[發明專利]可智能調節高度的坐具及其調節高度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71003.5 | 申請日: | 2017-03-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48794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林;胡欣;邢棟 | 申請(專利權)人: | 捷開通訊(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7C3/20 | 分類號: | A47C3/20;A47C3/24;A47C31/1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 |
| 地址: | 518063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調節 高度 坐具 及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智能調節高度的坐具及其調節高度的方法。
背景技術
當前,市場上的座椅一般包括高度固定和能夠手動調節高度兩種。對于高度固定的座椅,由于每個人的身高各不相同,就座時對舒適度的要求不相同。結合圖1所示,當座椅坐面高度理想時,人體的大腿和臀部能夠得到良好的平衡支撐,兩部位受力均勻,舒適度良好;當座椅坐面高度較低時,坐面未與大腿充分接觸,大腿遠離膝蓋的一側以及臀部受力較大,久坐容易導致臀部疼痛;當座椅坐面高度較高時,坐面與臀部和大腿均無法充分接觸,大腿靠近膝蓋的一側受力較大,久坐容易導致大腿疼痛。而對于能夠手動調節高度的座椅,不同用戶就座時需要根據自我需求進行人工調節,操作繁瑣。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智能調節高度的坐具及其調節高度的方法,能夠自動調節座椅坐面高度以滿足不同用戶的舒適度,減少人工操作。
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智能調節高度的坐具,包括:
乘坐件,設置有用于承載人體的坐面;
支撐所述乘坐件的多個支撐件,用于調節所述坐面的高度;
設置于所述乘坐件的多個受力點的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用于檢測所在受力點處人體對所述坐面的壓力;
處理器,用于根據壓力傳感器檢測到的壓力得到坐面的當前壓力分布圖,并計算當前壓力分布圖與預設壓力分布圖的重合度,以及將當前壓力分布圖與預設壓力分布圖的重合度與預設的第一閾值進行比較;
在當前壓力分布圖與預設壓力分布圖的重合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閾值時,處理器還用于控制多個支撐件保持坐面的高度不變;
在當前壓力分布圖與預設壓力分布圖的重合度小于第一閾值時,處理器還用于控制多個支撐件調節坐面的高度,直至調節后得到的當前壓力分布圖與預設壓力分布圖的重合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閾值。
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智能調節坐具高度的方法,所述坐具包括乘坐件、支撐乘坐件的多個支撐件、設置于乘坐件的多個受力點的壓力傳感器、與壓力傳感器和多個支撐件連接的處理器,所述方法包括:
壓力傳感器檢測所在受力點處人體對所述坐面的壓力;
處理器根據壓力傳感器檢測到的壓力得到所述坐面的當前壓力分布圖,并計算當前壓力分布圖與預設壓力分布圖的重合度,以及將當前壓力分布圖與預設壓力分布圖的重合度與預設的第一閾值進行比較;
在當前壓力分布圖與預設壓力分布圖的重合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閾值時,所述處理器控制多個支撐件保持坐面的高度不變;
在當前壓力分布圖與預設壓力分布圖的重合度小于第一閾值時,所述處理器控制多個支撐件調節坐面的高度,直至調節后得到的當前壓力分布圖與預設壓力分布圖的重合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閾值。
有益效果:本發明通過壓力傳感器采集用戶就座時坐面各個受力點的壓力,處理器據此調節坐面高度即可使得各個受力點的壓力滿足理想就座(舒適度良好)時的壓力,從而能夠實現自動調節坐面高度以滿足不同用戶的舒適度,減少人工操作。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中用戶就座于不同高度座椅的坐姿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智能調節高度的坐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理想就座時圖2所示坐具的當前壓力分布圖;
圖4是四個異常區域在圖3所示當前壓力分布圖中的分布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智能調節坐具高度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智能調節坐具高度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智能調節坐具高度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所提供的各個示例性的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不沖突的情況下,下述各個實施例以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請參閱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智能調節高度的坐具。所述坐具可以包括乘坐件21、多個支撐件22、多個壓力傳感器23、以及處理器24,處理器24與多個支撐件22和多個壓力傳感器23連接。
多個支撐件22用于支撐乘坐件21,并且可以調節坐面的高度。
乘坐件21設置有用于承載人體的坐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捷開通訊(深圳)有限公司,未經捷開通訊(深圳)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7100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