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穴位中藥貼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70622.2 | 申請日: | 2017-03-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2959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31 |
| 發明(設計)人: | 王永霞;陳召起;朱明軍;鄭佳;李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中醫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8 | 分類號: | A61K36/9068;A61K9/70;A61P9/04 |
| 代理公司: | 鄭州天陽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聶孟民 |
| 地址: | 450008 ***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慢性 心力衰竭 穴位 中藥 | ||
本發明涉及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穴位中藥貼,可有效解決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用藥問題,其解決的技術方案是,由人參4?6g、炒芥子8?12g、生芥子4?6g、元胡索8?12g、甘遂8?12g、細辛2.5?3.5g、肉桂4?6g、三七2.5?3.5g和生姜汁制成,其中,先將人參、炒芥子、生芥子、元胡索、甘遂、細辛、肉桂和三七粉碎成過100?120目篩的粉末,然后用生姜汁調制成膏狀,攤于穴位敷貼槽中,即成中藥貼,本發明原料豐富,制備方法簡單,易生產,貼用方便,具有益氣溫陽、活血化濁、強心健脾的功效,有效用于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實現內病外治,是治療慢性心力衰竭藥物上的創新,有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藥,特別是一種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穴位中藥貼(又稱心衰貼)。
背景技術
內病外治是中藥的獨特之處,而且隨著中醫藥的發展,特別是采用中藥內病外治的越來越多,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常見多發病,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動力學負荷過重、炎癥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損傷,造成心肌結構和功能的變化,最后導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臨床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乏力和體潴留。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持續存在的心力衰竭狀態,可以穩定、惡化或失代償。治療心衰的目標不僅是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而且針對心肌重構的機制,延緩和防止心肌重構的發展,降低心衰的住院率和死亡率。
目前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藥物,包括冬病夏治的穴位貼,由于在藥物和制備上存在的問題,其使用效果并不盡人意,因此,研制新的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藥物勢在必行。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情況,為克服現有技術之缺陷,本發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穴位中藥貼,可有效解決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用藥問題。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方案是,由人參4-6g、炒芥子8-12g、生芥子4-6g、元胡索8-12g、甘遂8-12g、細辛2.5-3.5g、肉桂4-6g、三七2.5-3.5g和生姜汁制成,其中,先將人參、炒芥子、生芥子、元胡索、甘遂、細辛、肉桂和三七粉碎成過100-120目篩的粉末,然后用生姜汁調制成膏狀,攤于穴位敷貼槽中,即成中藥貼。
本發明原料豐富,制備方法簡單,易生產,貼用方便,具有益氣溫陽、活血化濁、強心健脾的功效,有效用于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實現內病外治,是治療慢性心力衰竭藥物上的創新,有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本發明在具體實施中,可由以下實施例給出。
實施例1
本發明在具體實施中,本發明中藥貼是由人參5g、炒芥子10g、生芥子5g、元胡索10g、甘遂10g、細辛3g、肉桂5g、三七3g和生姜汁制成,其中,先將人參、炒芥子、生芥子、元胡索、甘遂、細辛、肉桂和三七粉碎成過100-120目篩的粉末,然后用生姜汁調制成膏狀,攤于穴位敷貼槽中,每貼3g,即成中藥貼。
實施例2
本發明在具體實施中,本發明中藥貼是由人參4.5g、炒芥子11g、生芥子4.5g、元胡索11g、甘遂9g、細辛3.2g、肉桂4.5g、三七2.8g和生姜汁制成,其中,先將人參、炒芥子、生芥子、元胡索、甘遂、細辛、肉桂和三七粉碎成過100-120目篩的粉末,然后用生姜汁調制成膏狀,攤于穴位敷貼槽中,每貼3g,即成中藥貼。
實施例3
本發明在具體實施中,本發明中藥貼是由人參5.5g、炒芥子9g、生芥子5.5g、元胡索9g、甘遂11g、細辛2.8g、肉桂5.5g、三七3.2g和生姜汁制成,其中,先將人參、炒芥子、生芥子、元胡索、甘遂、細辛、肉桂和三七粉碎成過100-120目篩的粉末,然后用生姜汁調制成膏狀,攤于穴位敷貼槽中,每貼3g,即成中藥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中醫藥大學,未經河南中醫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7062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