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吩嗪?1?甲酰胺改造化合物15?1在抑制草莓灰霉病菌中的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69271.3 | 申請日: | 2017-03-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18771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21 |
| 發明(設計)人: | 廖曉蘭;張亞;劉雙清;劉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N43/60 | 分類號: | A01N43/60;C07D241/46;A01P3/00 |
| 代理公司: | 長沙正奇專利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43113 | 代理人: | 何為,袁穎華 |
| 地址: | 410128 湖***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吩嗪 甲酰胺 改造 化合物 15 抑制 草莓 病菌 中的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藥創制領域,特別涉及吩嗪-1-甲酰胺改造化合物15-1在抑制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草莓是薔薇科草莓屬植物,具有多年生長的習性。原產南美,中國各地及歐洲等地廣為栽培。草莓營養價值豐富,被譽為是“水果皇后”,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PP、維生素B1、維生素B2、胡蘿卜素、鞣酸、天冬氨酸、銅、草莓胺、果膠、纖維素、葉酸、鐵、鈣、鞣花酸與花青素等營養物質,深受消費者喜愛。草莓在生長的過程中常受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例如:溫度、濕度、光照、地勢、病害等,其中草莓灰霉病是草莓生育期間的重要病害,每年由該病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可達30-60%,甚至絕產。
目前,生產上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方法主要依靠化學農藥,例如:腐霉利、多菌靈、乙霉威、異菌脲等。但長期大量使用化學農藥不僅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而且容易使病菌產生抗藥性。前人的研究結果表明:草莓灰霉病菌已對多種化學農藥產生了抗藥性。因此,探尋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新農藥刻不容緩。
現有開發新農藥的途徑主要有化學合成、已有化合物的結構改造、從植物或微生物體內篩選結構新穎的化合物等,其中已有化合物的結構改造是開發新農藥的方法,不僅可以節約研發成本,而且短期效益顯著。本課題組曾研究具有抑菌作用的吩嗪-1-甲酰胺,但其抑菌效果相對弱,因此,本課題組以吩嗪-1-甲酰胺為母體,通過結構改造并獲得了吩嗪-1-甲酰胺改造化合物15-1。為明確該改造化合物的開發潛力,本發明評價了其對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及增效作用,旨在為豐富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新農藥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基礎。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改造化合物15-1在抑制草莓灰霉病菌中的應用,該改造化合物15-1是以吩嗪-1-甲酰胺為母體經結構改造得到。本發明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測定了該改造化合物15-1對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結果表明改造化合物15-1對草莓灰霉病菌有抑制效果,而且該抑菌效果要強于其母體吩嗪-1-甲酰胺。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吩嗪-1-甲酰胺改造化合物15-1在抑制草莓灰霉病菌中的應用。
本發明同時提供一種吩嗪-1-甲酰胺改造化合物15-1在制備防控草莓灰霉病農藥中的應用。
上述吩嗪-1-甲酰胺改造化合物15-1的結構式如下:
上述吩嗪-1-甲酰胺改造化合物15-1是以吩嗪-1-甲酰胺為母體,將其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吩嗪-1-羧酸;再以吩嗪-1-羧酸和亞硫酰氯進行回流反應獲得中間產物吩嗪-1-甲酰氯;最后將吩嗪-1-甲酰氯溶于干燥二氯甲烷,置于冰水浴中冷卻,0℃條件下先后加入三乙胺和3-甲氧基-1-丙胺,于室溫下反應制得。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的優點為:本發明的改造化合物15-1對草莓灰霉病菌具有較強的毒力,其EC50為4.25μg/mL,比對照藥劑(其母體吩嗪-1-甲酰胺)的EC50低;本改造化合物15-1不易使病菌產生抗藥性,其對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強于其母體吩嗪-1-甲酰胺,豐富了防治草莓灰霉病菌的新農藥。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吩嗪-1-甲酰胺改造化合物15-1的質譜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試驗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本發明試驗和實施例中涉及的百分比均為質量百分比。
本發明所用的改造化合物的原材料為市售。
實施例1改造化合物15-1的制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農業大學,未經湖南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6927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