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聯合檢測急性心肌梗死生物標志物的試劑盒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69136.9 | 申請日: | 2017-03-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50381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09 |
| 發明(設計)人: | 鄭鳳嬌;鄭小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五八醫院 |
| 主分類號: | G01N33/68 | 分類號: | G01N33/68;G01N33/573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責任專利代理事務所 12201 | 代理人: | 陸藝 |
| 地址: | 510602 廣東省廣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聯合 檢測 急性 心肌梗死 生物 標志 試劑盒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聯合檢測急性心肌梗死生物標志物的試劑盒,包括:工作微球探針溶液、人cTn I系列梯度標準品溶液、人CK?MB系列梯度標準品溶液、人MYO系列梯度標準品溶液,三聯急性心肌梗死生物標志物單抗溶液;100×稀釋的鏈霉親和素藻紅蛋白溶液和200×稀釋的生物素化鼠抗人二抗IgG溶液;本發明的試劑盒建立了AMI生物標志物的高通量檢測方法,可對cTn I、CK?MB和MYO同時進行快速檢測,時間小于2h,適用于AMI的早期診斷、發現,提高對AMI的診斷率,并可在AMI早期篩查、病情監測、療效觀察與復發判斷預測等各階段都具有較高的臨床檢驗應用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檢測生物標志物的試劑盒,特別是涉及一種聯合檢測急性心肌梗死生物標志物的試劑盒。
背景技術
冠心病中主要導致患者死亡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心血管疾病[1]。AMI是在冠狀動脈病變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使得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導致而心肌短時間內壞死[2]。因此,在AMI發病早期及時診斷并進行再灌注治療能明顯降低死亡率,改善預后。根據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制定的診斷標準,至少應當滿足缺血性胸痛等臨床癥狀、動態心電圖變化和心肌壞死標志物血清濃度動態改變這3項診斷標準中的2項,強調了實驗室檢查對于診斷AMI的重要性[3]。
在診斷AMI時,血清學診斷憑借其特異度及靈敏度占有重要位置,但單一的心臟標志物檢測有時并不能在兩方面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臨床上探討采用多個標志物聯合檢測,互補不足,使診斷的特異度及靈敏度均達到較高水平,以達到準確診斷的目的。目前,診斷和排除AMI應用最多的生化指標是cTnI、CK-MB和MYO[4],在發生AMI后,由于這三種物質釋放到血液的時間和達到峰值的時間各不相同,因此可通過這三項指標的聯合檢測來達到互補,以提高AMI的快速診斷率[5]。心肌標志物的檢測方法主要有金標層析法、酶聯免疫法、化學發光法和生物芯片法,但臨床應用中發現各種方法之間差異很大[6],各有所長。
隨著生物芯片技術的發展,高通量懸浮芯片技術逐漸興起。它也被稱為多功能多指標同步分析系統(flexible multiple-analyte profiling,)、多功能懸浮陣列(multi-analyte suspension arrays,MASA)或液體芯片(liquid chip)。2001年12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批準將其用于臨床進行自身免疫病、人類白細胞抗原分型的診斷,這是唯一被美國FDA批準用于臨床診斷的生物芯片產品[7]。
目前,尚未有可同時對肌鈣蛋白T I(cardiac troponin I,c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和肌紅蛋白(myoglobin,MYO)進行快速聯合檢測急性心肌梗死生物標志物的試劑盒的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聯合檢測急性心肌梗死生物標志物的試劑盒。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概述如下:
一種聯合檢測急性心肌梗死生物標志物的試劑盒,包括:工作微球探針溶液、人cTn I系列梯度標準品溶液、人CK-MB系列梯度標準品溶液、人MYO系列梯度標準品溶液,三聯急性心肌梗死生物標志物單抗溶液;100×稀釋的鏈霉親和素藻紅蛋白溶液和200×稀釋的生物素化鼠抗人二抗IgG溶液;
所述工作微球探針溶液用下述方法制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五八醫院,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五八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69136.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