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戶設備、基站及其接收/發送控制信息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67013.1 | 申請日: | 2012-06-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0477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6 |
| 發明(設計)人: | A.帕帕薩科拉里奧;趙俊暎;池衡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星電子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4L5/00 | 分類號: | H04L5/00;H04W72/04;H04L27/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錢大勇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戶 設備 基站 及其 接收 發送 控制 信息 方法 | ||
提供了用戶設備、基站及其接收/發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在用戶設備中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包括:接收與用于增強物理下行鏈路控制信道(EPDCCH)的物理資源塊(PRB)相關聯的高層信令;如果第一起始正交頻分復用(OFDM)碼元由高層信令配置,則在其傳輸開始于由高層信令確定的第一起始OFDM碼元中的EPDCCH上接收控制信息;和如果第一起始OFDM碼元不是由高層信令配置,則在其傳輸開始于由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確定的第二起始OFDM碼元中的EPDCCH上接收控制信息。其中,通過在下行鏈路(DL)子幀中使用多個增強型控制信道元素(ECCE)來接收控制信息,及其中根據UE專用搜索空間(UE?DSS)來確定其中監視ECCE的數目的搜索空間。
本案是申請日為2012年6月15日、申請號為201280029478.6、發明名稱為“通信系統中物理下行鏈路控制信令的延伸”的發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一般針對無線通信系統,并且更具體地,針對物理下行鏈路控制信令的傳輸。
背景技術
通信系統包括從諸如基站(BS)或節點B的發送點向向用戶設備(UE)傳送傳輸信號的下行鏈路(DL)、以及從UE向諸如節點B的接收點傳送傳輸信號的上行鏈路(UL)。UE,通常也稱為終端或移動站,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動的,并且可以是蜂窩電話機、個人計算設備等等。節點B一般是固定的站,并且也可以被稱為接入點或一些其他的相當術語。
DL信號包括攜載信息內容的數據信號、控制信號和參考信號(RS)(也被稱為導頻信號)。節點B通過物理下行鏈路共享信道(PDSCH)向UE傳送數據信號,并通過物理下行鏈路控制信道(PDCCH)向UE傳送控制信號。UL信號也包括數據信號、控制信號和RS。UE通過物理上行鏈路共享信道(PUSCH)向節點B傳送數據信號,并通過物理上行鏈路控制信道(PUCCH)向節點B傳送控制信號。對于具有數據信息傳輸的UE,也可以通過PUSCH傳送控制信息。
下行鏈路控制信息(DCI)服務于幾種目的,并且通過在PDCCH中發送的DCI格式來傳送。例如,DCI包括用于PDSCH接收的DL調度分配(SA)和用于PUSCH傳輸的UL SA。因為PDCCH是總DL開銷的主要部分,所以它們的資源要求直接影響到DL吞吐量。一種用于減少PDCCH開銷的方法是根據在DL傳輸時間間隔(TTI)期間發送DCI格式所需的資源來縮放它的尺寸。假設正交頻分復用(OFDM)作為DL傳輸方法,則通過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發送的控制信道格式指示符(CCFI)參數可以用來指示DL TTI中的PDCCH占用的OFDM符號的數目。
圖1圖解了用于DL TTI中的PDCCH傳輸的傳統結構。
參照圖1,假設DL TTI包括具有N=12個OFDM符號的一個子幀。包括PDCCH傳輸的DL控制區域占用前M個OFDM符號110,即,M=3。其余N-M個OFDM符號主要用于PDSCH傳輸120,即,N-M=9。PCFICH 130在第一OFDM符號的一些子載波(也被稱為資源單元(RE))中發送,并且包括指示DL控制區域尺寸的2位,例如,M=1,M=2或M=3OFDM符號。
對于兩個節點B發送器天線,一些OFDM符號還包括各自的RS RE 140和150。這些RS基本上在整個DL工作帶寬(BW)上發送,并且被稱為公共RS(CRS),因為它們可以被每個UE用來獲得對于其DL信道介質的信道估計并執行其他測量。在此,使用在圖1中圖解的傳統結構發送的PDCCH將被稱為cPDCCH。
可以在DL控制區域中發送另外的控制信道,但是為了簡明沒有示出它們。例如,假設使用混合自動重復請求(HARQ)過程用于PUSCH中的數據傳輸,則節點B可以發送物理混合HARQ指示符信道(PHICH)來向UE指示是否正確接收到它們先前的PUSCH傳輸。
圖2圖解了用于DCI格式的傳統解碼過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星電子株式會社,未經三星電子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6701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