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2;6-二氨基吡啶改性殼聚糖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65965.X | 申請日: | 2017-03-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22037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11 |
| 發明(設計)人: | 熊春華;勇括;趙新珍;閻亞利;胡天晨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工商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8B37/08 | 分類號: | C08B37/08;B01J20/24;B01J20/30;G01N21/31;G01N1/4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褚超孚 |
| 地址: | 310018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氨基 吡啶 改性 聚糖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2,6?二氨基吡啶改性殼聚糖,其制備方法包括:(1)將殼聚糖溶解于乙酸溶液中,得殼聚糖乙酸溶液;(2)將配體、水和戊二醛水溶液在微波輻射下反應,得混合物;(3)在步驟(2)的混合物中加入步驟(1)得到的殼聚糖乙酸溶液,在微波輻射下反應,自然冷卻后加入NaOH水溶液浸泡,經抽濾、洗滌、真空干燥得所述2,6?二氨基吡啶改性殼聚糖。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所得2,6?二氨基吡啶改性殼聚糖在吸附莧菜紅中的應用及在飲料中分析檢測莧菜紅的應用。本發明制備方法簡單可行,所得2,6?二氨基吡啶改性殼聚糖對食品合成色素具有良好的選擇性吸附性能,能應用于飲料中莧菜紅的分析檢測領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食品合成色素檢測領域,尤其涉及一種2,6-二氨基吡啶改性殼聚糖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近年來,我國食用合成色素用量在逐年遞增,不法分子在利欲驅使下,突破允許使用的品種、數量以及范圍,濫用食用合成色素,使得食品安全違規事件頻繁發生,威脅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食品安全面臨挑戰。食用合成色素的濫用問題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食用合成色素的測定已經成為保證食品安全的關鍵。目前對食用合成色素常用的檢測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譜法、高效毛細管電泳法、極譜法、熒光光譜法、薄層色譜法等。而這些食品中的食用合成色素的檢測分析方法大多存在儀器設備昂貴,成本高,易受干擾,適用的食品范圍窄,操作繁瑣等缺點。因此,建立一種快速高效檢測食品中合成色素的分析方法尤為重要。
從殼聚糖的單元結構中可以發現,殼聚糖大分子中含有大量活潑的羥基和氨基,對此具有較強的化學反應能力,在一定的條件下,殼聚糖能夠發生水解、烷基化、酰基化、羧甲基化、磺化、硝化、鹵化、氧化、還原、縮合和絡合等化學反應,可生成各種具有不同性能的殼聚糖衍生物,且使材料具有某種特殊性能,從而擴大了殼聚糖的應用范圍。
殼聚糖是常用的被改性的吸附劑,在吸附色素、染料等方面應用范圍很廣泛。其特點是高吸附、低成本。因此受到人們的關注。
微波輻射法,和傳統加熱方法相比,其加熱方式為內部加熱,不需要媒體傳熱,具有合成速度快,反應時間短,操作簡單等優點。因此,微波加熱技術在化學合成領域中具有很好的應用發展前景。所以將微波輻射法對殼聚糖進行改性,和傳統加熱比較,可大大縮短反應時間,加快反應速率,加熱均勻,且降低生產成本,可以得到吸附性能更為優良的吸附劑。
畢韶丹等(畢韶丹,安向艷,黨明巖,等.微波輻射香草醛交聯殼聚糖對鎘(Ⅱ)的吸附性能[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2,07:101-104.)采用微波輻射法制備香草醛交聯殼聚糖希夫堿吸附劑,對鎘離子的最大吸附量為39.7mg/g,與水浴法制備的吸附劑及其他方法改性的殼聚糖吸附劑相比,操作簡單,且吸附量大大增加;采用微波輻射法,將乙二胺通過交聯反應接枝到殼聚糖分子鏈上,制備乙二胺改性殼聚糖吸附劑,對Pb(II)的最佳吸附條件為p H=5,投加量0.02g,吸附時間4h,吸附溫度25℃,最大吸附量為103.3mg/g,與傳統水浴法相比,其操作簡單,反應速率加快,吸附量增加了14.55%。
通過上述對我國食品合成色素的現狀描述,以及殼聚糖的合成以及改性和應用方面的陳述,改性殼聚糖的應用在食品合成色素的吸附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發明內容
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和成本問題,提供一種2,6-二氨基吡啶改性殼聚糖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本發明以殼聚糖為母體,與配體2,6-二氨基吡啶進行反應,在微波作用下能夠獲得具有較高功能基轉化率的2,6-二氨基吡啶改性殼聚糖,所得2,6-二氨基吡啶改性殼聚糖對食品合成色素具有良好的選擇性吸附性能,能應用于飲料中莧菜紅的分析檢測領域。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難題,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2,6-二氨基吡啶改性殼聚糖,具有如式(Ⅰ)所示的結構:
式中,n=1,2,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工商大學,未經浙江工商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6596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