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tuner的電視白頻譜檢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65294.7 | 申請日: | 2017-03-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039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06 |
| 發明(設計)人: | 余儀琳;張德鑫;徐鏡媛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米風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N17/04 | 分類號: | H04N17/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tuner 電視 頻譜 檢測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無線通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tuner的電視白頻譜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電視信號的頻譜范圍為40-870Mhz,為了便于高頻接受電路設計,電視射頻信號被認為分為3個頻段:VHF-L,VHF-H和VHF。所以tuner一般有3個帶通濾波器,分別對應三個信號頻段。無論數字還是模擬電視,都要經過射頻信號輸入、高放、混頻、中放、帶通、陷波等處理,直到中頻信號輸出,整個屋里通道完全一樣,唯一的不同在于數字IF還經過了一次聲表濾波和放大。當然,現在有些tuner已經嵌入了解調部分,直接輸出TS流。這里的tuner輸出的是IF信號。IF信號是一種特殊的信號,對后端的電路匹配要求很高。
申請號為CN200910262551.4的頻譜噪聲檢測方法,可借助簡單的判斷方法找出頻譜噪聲,以預先排除頻譜噪聲而提高接收器的整體效能。借助頻域信號的多個頻譜區塊的平均值,與中斷臨界值、頻寬檢查臨界值、變動下限值及變動上限值間的相對關系,預先判斷所接收的信號是否為頻道信號或噪聲,故得以預先排除頻譜噪聲而提高接收器的整體效能。
但是,申請號為CN200910262551.4的頻譜噪聲檢測方法,故障率太高,并在出現Tuner狀態異常時,無法實現故障的自動修復,用戶體驗不是太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基于tuner的電視白頻譜檢測方法。
一種基于tuner的電視白頻譜檢測方法,包括步驟:
檢測系統初始化;
獲取Tuner的工作狀態;
將獲取的Tuner工作狀態發送至中央處理器;
接收Tuner的工作狀態,向第一頻道發出換臺指令;
通過Tuner鎖定第一頻道的頻點;
第一頻道的頻點鎖定后,判斷Tuner的工作狀態是否正常,如果正常,則將第一頻道頻點上的碼流進行解調,然后通過遙控器控制播放器播放視頻;如果Tuner的工作狀態不正常,則轉下一步;
記錄Tuner工作狀態異常的頻點,并根據該頻點獲取到的各寄存器的數值生成錯誤特征參數;
將所述錯誤特征參數與數據庫中的錯誤代碼進行比對;
確定所述頻點下Tuner的錯誤類型;
通過所述頻點下Tuner的錯誤類型在數據庫中查詢對應的預設檢修方案,并根據所述預設檢修方案對Tuner的故障進行處理。
進一步,所述將第一頻道頻點上的碼流進行解調,然后通過遙控器控制播放器播放視頻之后進行下一次Tuner的工作狀態的檢測。
進一步,所述將所述錯誤特征參數與數據庫中的錯誤代碼進行比對的步驟中
所述數據庫是預先設置在設備內部或預存在移動存儲裝置中或存放在遠程控制中心的;
所述數據庫包含之前存儲的多個錯誤特征參數與錯誤代碼,錯誤特征參數和錯誤代碼與各種Tuner狀態異常的情況進行一一映射;
通過錯誤特征參數和錯誤代碼匹配,確定錯誤特征參數對應的Tuner狀態異常;
當所述數據庫中沒有與所述錯誤特征參數映射的錯誤代碼時,表示映射失敗,所述數據庫中缺少所述Tuner狀態的異常狀態的種類,將缺少所述Tuner狀態的異常狀態上傳至遠程控制中心,由檢修人員制定后續的檢修方案,并進行故障告警。
進一步,所述通過遙控器控制播放器播放視頻之后進行下一次Tuner的工作狀態的檢測后,對處理后的Tuner狀態進行再次復檢,如果Tuner狀態仍然異常,將重復上述各步驟繼續進行調整,直至Tuner狀態恢復正常。
進一步,如果所述Tuner狀態異常次數超過三次,則所述數據庫中的檢修方案已經不能解決當前Tuner故障狀態,將當前Tuner故障狀態狀態上傳至遠程控制中心,由檢修人員制定后續的檢修方案,并進行故障告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米風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成都米風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6529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