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諧振高效風力發電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65274.X | 申請日: | 2017-03-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70330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22 |
| 發明(設計)人: | 呂富勇;晁博;馬芙蓉;李鵬生;呂汶蔚;唐迎川;程文燦;江鴻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P9/00 | 分類號: | H02P9/00;H02P101/15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張艷 |
| 地址: | 210000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諧振 高效 風力 發電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諧振高效風力發電裝置及方法,本裝置包括風力發電機、LC諧振網絡、電感調節控制器、風速傳感器、微控制器和負載。本方法包括步驟一:安裝本裝置;步驟二:啟動系統;步驟三:微控制器不斷讀取風速傳感器測量的風速值;步驟四:風速降低后,微控制器控制風力發電機增大電感,使電感電壓反勢,將電感能量轉移到輸出電容,使負載的電壓升高,從而抽取了LC諧振網絡能量,返回步驟三;步驟五:風速升高后,微控制器控制風力發電機減小電感,風力發電機吸收更多的風能儲存到LC諧振網絡,返回步驟三。本發明利用LC諧振網絡實現能量的智能高效管理分配,從而使發電系統盡可能的吸收風能,減少已吸收能量的損失,提高風力發電的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諧振高效風力發電裝置及方法,屬于風力發電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風能是一種清潔無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利用風能,普及風力發電,對改變能源結構、保護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但風能能量密度較低,風向和風力大小的不確定性,導致風力發電效率一直難以提高,如何提高風力發電效率一直是風電技術研究的重點。現有提高風力發電效率的專利,如公開號為CN102146887A、CN104696164A的專利,采用不同的形式,在垂直軸風力發電機的迎風面設置擋板,擋住氣流在風力發電機風輪上產生阻力,提高旋轉扭矩,從而提高風力發電效率,但該方法增加了結構的復雜性和不穩定性,在強風條件下,容易受到破壞,且僅僅適用于垂直軸風力發電機;如公開號為CN201696229U、CN102278280A的專利,使用一種聚風面裝置,增加風量,從而提高風力發電效率,但該方法增加了結構的復雜性和不穩定性,在強風條件下,容易受到破壞,且效率提升并不明顯。如公開號為CN102022258A、CN103147936A、CN102465844A、CN205559158U等專利,均是設計了新型的葉片結構或是不同的葉片曲線,優化最佳的葉片模型,從而提高風力發電效率,但不同葉片結構,其啟動風速、最佳運行風速、尖速比、抗風性均不同,因此對安裝環境的風速要求比較高,不易實現。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諧振高效風力發電裝置及方法,其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諧振高效風力發電裝置,包括風力發電機、LC諧振網絡、電感調節控制器、風速傳感器、微控制器和負載,所述風力發電機的一個輸出繞組接LC諧振網絡的兩個輸入端,所述LC諧振網絡的輸出端接負載,同時為電感調節控制器供電,電感調節控制器由微控制器控制改變電感量,所述電感調節控制器連接控制LC諧振網絡,所述風速傳感器采集風速信號并將風速信號傳遞給微控制器。
所述LC諧振網絡包括一個連續可調的可調電感和諧振電容,所述可調電感的電感量連續可調,所述諧振電容選用無極性電容,LC諧振網絡是一個儲能網絡,風速變高時儲存能量,風速降低時釋放能量。
所述風力發電機選用小型垂直軸風力發電機,所述小型垂直軸風力發電機包括發電機塔架、發電機基座、葉片、葉片支撐臂和發電機,帶有微控制器的電路板置于塔架內,LC諧振網絡及電感調節控制器安裝在發電機基座內,LC諧振網絡的兩個輸入端接發電機的一個輸出繞組,電感調節控制器與微控制器相連,風速傳感器安裝在發電機的頂部,與微控制器相連。
所述微控制器選用STM32單片機,使用STM32單片機的PWM功能控制電機驅動器,所述微控制器通過風速傳感器實時測量當前風速值,不同的風速對應不同的風力發電機理論最大輸出功率,當風速變小時,微控制器控制電感調節控制器增加電感,使電感電壓反勢,從而把電感能量轉移到電容輸出;當風速變大時,微控制器控制電感調節控制器減小電感,使得LC諧振網絡吸收更多的風能儲存到諧振儲能網絡,從而保證,無論是風速增大或是減小,LC諧振網絡始終保持諧振調節狀態,吸收風能,減少已吸收能量的損失。
所述負載選用電器或電網逆變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未經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6527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