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機械驅動式全肺切除術后引流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64925.3 | 申請日: | 2017-03-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23025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16 |
| 發明(設計)人: | 崔江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肺科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M1/00 | 分類號: | A61M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徐家豪 |
| 地址: | 20043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機械 驅動 式全肺 切除 術后 引流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機械驅動式全肺切除術后引流裝置,包括具有雙引流通道的雙腔引流管,雙腔引流管的第一端放置在全肺切除術后的胸腔內,雙腔引流管的雙引流通道的第二端分別與一引流瓶的引流口連接,一對引流瓶之間通過一氣壓調節通道連接,在氣壓調節通道內設置有移動閥芯,氣壓調節通道外設置有驅動移動閥芯在氣壓調節通道內移動的驅動裝置;驅動裝置包括直線驅動裝置,直線驅動裝置的驅動端伸入氣壓調節通道內與移動閥芯連接,直線驅動裝置的驅動端與氣壓調節通道的連接處密封。本發明克服了全肺切除術后早期常規引流夾管后無法及時引流胸腔內滲血滲液的缺點,整個過程中胸腔內的容積恒定不變,壓力也不會變,確保縱隔位置不偏移。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機械驅動式全肺切除術后引流裝置。
背景技術
常規單側或雙側胸腔內手術后(肺楔形、肺段、肺葉、縱膈腫物、食道等非全肺切除手術),為了使胸腔內血、氣等滲出物自胸膜腔內排出,恢復胸膜腔的密閉性并重建胸膜腔的正常負壓使肺復張,胸腔閉式引流是術后常見的處理方法。此外,此方法還便于術后及時觀察到胸腔內引流液的速與量,判斷有無術后活動性出血;便于醫護人員及時做出相關處置并確保引流通暢,便于掌握胸腔引流管拔管時間。術后胸腔閉式引流者,通常引流量<80ml/h,開始為血性,以后顏色逐漸變淺,為淺紅色,不易凝。若出現以下情況,則診為術后胸腔內活動性出血:①引流量大于200ml/h,持續3~5h,胸液顏色由淡轉深或有血凝塊者;②2h內引流管溢血大于500ml,且伴凝血塊者;③引流量50~100ml/h,持續12~24h,總量大于2000ml。如診斷為活動性出血應及時二次剖胸止血挽救患者生命。但全肺切除術后的早期,患側胸腔閉式引流管需要夾閉,目的是使左右兩側胸膜腔的壓力基本相等,以防縱隔擺動。此時患側胸腔為密閉狀態,雖然避免了縱膈擺動而確保健側肺的正常通氣,但在特殊情況下(如術后患側胸腔內有動脈性出血),術后早期漏出的血液無法及時通過夾閉的引流管引流入引流瓶,若胸腔內已出血過多,醫師常無法及時判斷胸內情況而貽誤處置,危及患者生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種機械驅動式全肺切除術后引流裝置,既確保了全肺切除后胸腔的密閉狀態避免縱膈擺動,又可以及時引流出胸腔內的滲血滲液便于觀察胸腔內出血情況。
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機械驅動式全肺切除術后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雙引流通道的雙腔引流管,所述雙腔引流管的第一端放置在全肺切除術后的胸腔內,所述雙腔引流管的雙引流通道的第二端分別與一引流瓶的引流口連接,一對所述引流瓶之間通過一氣壓調節通道連接,在所述氣壓調節通道內設置有移動閥芯,所述氣壓調節通道外設置有驅動所述移動閥芯在所述氣壓調節通道內移動的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包括直線驅動裝置,所述直線驅動裝置的驅動端伸入所述氣壓調節通道內與所述移動閥芯連接,所述直線驅動裝置的驅動端與所述氣壓調節通道的連接處密封。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雙腔引流管的第一端呈螺旋盤管狀結構,在所述雙腔引流管的第一端側部間隔設置有若干引流孔。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雙腔引流管的中部一側還設置有第三接口。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至少一所述引流瓶內設置有氣壓感應裝置,所述氣壓感應裝置與報警裝置連接。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直線驅動裝置為氣缸或電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肺科醫院,未經上海市肺科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6492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腫瘤內科臨床用防滲透引流管
- 下一篇:一種全封閉式全肺切除術后引流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