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葉脈網眼結構仿生的多層細胞培養微器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62929.8 | 申請日: | 2017-03-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29417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28 |
| 發明(設計)人: | 李經民;魏娟;劉沖;江洋;劉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M3/04 | 分類號: | C12M3/04;C12M1/36;C12M1/34;C12M1/00 |
| 代理公司: | 大連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溫福雪;侯明遠 |
| 地址: | 116024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葉脈 網眼 結構 仿生 多層 細胞培養 器件 | ||
1.一種基于葉脈網眼結構仿生的多層細胞培養微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層細胞培養微器件包括細胞進樣層(1)、中間過渡層(2)和仿生培養層(3),細胞進樣層(1)位于最上層,中間過渡層(2)位于中間層,仿生培養層(3)位于底層;
所述的細胞進樣層(1)上設有4個通孔和1個對齊孔,4個通孔分別為培養液進樣孔(4)、細胞進樣孔(5)、細胞出樣孔(8)和廢液排出孔(9),對齊孔(7)位于細胞進樣層(1)的中心處,培養液進樣孔(4)和廢液排出孔(9)對稱位于對齊孔(7)左右端,細胞進樣孔(5)和細胞出樣孔(8)對稱位于對齊孔(7)上下端;細胞進樣孔(5)和細胞出樣孔(8)間通過通道(6)連通,通道(6)成對對稱布置;與細胞出樣孔(8)相連的通道(6)側橫向設有梯形微壩(18),用于阻擋細胞被沖出培養池;
所述的中間過渡層(2)上設有3個通孔,從左到右依次為培養液進樣通孔(10)、培養池連通孔(11)和廢液排出通孔(12),培養液進樣通孔(10)與細胞進樣層(1)的培養液進樣孔(4)相通,廢液排出通孔(12)與細胞進樣層(1)的廢液排出孔(9)相通,培養池連通孔(11)與細胞進樣層(1)的對齊孔(7)相對,且形狀大小相同;
所述的仿生培養層(3)上設有培養液儲液池(13)、仿生培養池(15)和廢液儲液池(17),培養液從培養液進樣孔(4)通過培養液進樣通孔(10)進入培養液儲液池(13),培養液儲液池(13)與仿生培養池(15)間通過培養液進樣通道(14)相連,仿生培養池(15)與廢液儲液池(17)間通過廢液出樣通道(16)相連;
所述的培養液儲液池(13)分為儲液區(19)和溢流區(20),儲液區(19)位于培養液儲液池(13)的最內部,儲液區(19)由多個柵欄微柱(21)圍成,儲液區(19)的內切圓直徑不小于培養液進樣通孔(10)的內切圓直徑,培養液通過柵欄微柱間隙(22)進入溢流區(20),溢流區(20)與培養液進樣通道(14)相通;
所述的仿生培養池(15)設有兩層微柱,為內微柱層和外微柱層,內微柱層是由多個排布緊密的內微柱(24)圍成的多邊形結構,由內微柱(24)圍成的多邊形結構內部為細胞培養區(23),培養液通過內微柱(24)間的內微柱間隙(28)進入細胞培養區(23);外微柱層位于內微柱層外側,外微柱層中排布的外微柱(25)的數量與多邊形的邊數相同,將仿生培養池(15)內部的通道分為一級分岔子通道(26)和二級分岔子通道(27);一級分岔子通道(26)為仿生培養池(15)與外微柱層間形成的通道、外微柱層中外微柱(25)間形成的通道,一級分岔子通道(26)的水力直徑符合Murray定律,即一級分岔子通道(26)水力直徑的三次方之和等于培養液進樣通道(14)水利直徑的三次方;二級分岔子通道(27)為外微柱層和內微柱層間形成的通道,二級分岔子通道(27)為最后一級子通道,模擬葉片最細的葉脈,與一級分岔子通道(26)具有相同的水力直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層細胞培養微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細胞進樣層(1)、中間過渡層(2)和仿生培養層(3)的材質為熱固性聚合物聚二甲基硅氧烷、熱塑性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或聚碳酸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理工大學,未經大連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62929.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