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棉及滌棉混紡織物的前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61753.4 | 申請日: | 2017-03-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17294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7-04 |
| 發明(設計)人: | 曾月娥 | 申請(專利權)人: | 維信(內蒙古)針織高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M16/00 | 分類號: | D06M16/00;D06M13/342;D06M15/53;D06M11/50;D06B3/10;D06M101/06;D06M101/3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15000 內蒙古***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滌棉 混紡 織物 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棉及滌棉混紡織物的前處理方法,屬于紡織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棉和滌棉混紡織物的前處理包括退漿和精練,是指利用化學或生物的方法去除棉和滌棉混紡織物經紗上的淀粉和PVA漿料(去除退漿這一工序一般稱為退漿)及棉纖維上的天然雜質,主要是果膠、棉蠟及棉纖維加工中殘留的棉籽殼。去除棉纖維上的天然雜質這一工序稱為精練。棉織物的傳統前處理系在高溫強堿條件下進行,不僅對織物損傷大,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蒸汽、水和化學試劑,污水排放量也大。據統計,紡織品染整加工所產生的污染物75%來自前處理工序。
棉織物節能減排短流程漂染工藝是當前紡織染整行業非常急迫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能源費用不斷大幅度上升,環保監控越來越嚴格,出口訂單不斷減少和壓價,勞動力成本直線上升,漂染加工的利潤空間日益縮小,在當前嚴酷的大環境中,漂染企業只有走短流程的工藝路線,來有效降低漂染加工成本.企業才可持續發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工藝過程可連續操作,工藝簡單、流程短的棉及滌棉混紡織物的前處理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棉及滌棉混紡織物的前處理方法,其步驟為:
毛坯布→復合生物酶前處理→20~25℃堆置→60±5℃水洗→烘干→浸軋凈棉酶→100℃汽蒸至少1h→60±5℃水洗→烘干;
所述的復合生物酶前處理,該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a)向混料器中加入水,按質量份數,再將α-淀粉酶25~28份、果膠酶25~35份、木聚糖酶15~20份、漆酶12~16份、纖維素酶10~15份、β-葡聚糖酶1~5份、木質素酶10~12份、脂肪酶5~8份加入混料器中,混合均勻,配置成100~150g/L的漿液,在20~25℃環境下,再經研磨機研磨至粒徑0.3~0.4μm,即得到復合生物酶;
b)配置含有12~15g/L步驟a)制備得到的復合生物酶、6~8g/L滲透乳化凈洗劑、8~10g/L乙二胺四乙酸(EDTA)、0.6~0.8g/L聚氧乙烯醚山梨糖醇酐單月桂酸酯、0.3~0.5g/L聚氧乙烯醚山梨糖醇酐單油酸酯的水溶液,用冰醋酸調解pH=5.5~6.0,升至45±1℃,采用浴比1:6~1:8對棉及滌棉混紡織物進行處理,保溫40~45min。
按質量份數,所述的復合生物酶組成為:α-淀粉酶27~28份、果膠酶28~30份、木聚糖酶16~18份、漆酶13~15份、纖維素酶10~12份、β-葡聚糖酶2~3份、木質素酶10~11份、脂肪酶6~8份。
所述的浸軋凈棉酶工藝為:將棉及滌棉混紡織物加入含有凈棉酶3~4g/L、雙氧水4~5g/L、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間苯二甲酸-5-磺酸鈉酯3.5~8g/L、聚氧乙烯醚山梨糖醇酐單硬脂酸酯0.5~0.6g/L、聚氧乙烯醚山梨糖醇酐單油酸酯0.2~0.4g/L的水溶液中,調整pH=10~11,浴比1:8~1:10,在90~100℃下處理45~60min,然后清洗至少2次,調整至pH=7.0-7.5。
所述的浸軋凈棉酶,凈棉酶3~3.5g/L、雙氧水4~4.5g/L、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間苯二甲酸-5-磺酸鈉酯4~6g/L、聚氧乙烯醚山梨糖醇酐單硬脂酸酯0.5~0.55g/L、聚氧乙烯醚山梨糖醇酐單油酸酯0.3~0.35g/L。
所述的脂肪醇聚氧乙二醇醚間苯二甲酸-5-磺酸鈉酯的制備步驟為:將間苯二甲酸-5-磺酸鈉加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然后再升溫到180~240℃,在單丁基氧化錫存在下反應,TLC檢測反應終點,反應完畢后冷卻至20~25℃,可得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間苯二甲酸-5-磺酸鈉酯;
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與間苯二甲酸-5-磺酸鈉的摩爾比為2~2.5:1;
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分子式通式為:
CnH2n+1O(CH2CH2O)mH
其中,n=13~18,m=5~6,且n,m為整數。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維信(內蒙古)針織高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維信(內蒙古)針織高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6175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