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污泥干化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61149.1 | 申請日: | 2017-03-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6594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22 |
| 發明(設計)人: | 黃少斌;劉穎;陳朋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11/122 | 分類號: | C02F11/122;C02F11/13;C02F11/148;C02F11/02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宮愛鵬 |
| 地址: | 51064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污泥 處理 方法 | ||
1.一種污泥干化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將新鮮污泥送入壓濾機中進行壓濾,壓濾得到含水率80%以下的污泥;
b.向步驟a中所得的污泥加入污泥重量的0.1%~0.2%的復合型菌劑并拌勻進行預處理,得含水率為60%~70%的混合料,所述復合型菌劑由脂環酸芽孢桿菌(Alicyclobacillus)、產甘油假絲酵母(Candida glycerinogens)、螯臺球菌(Chelatococcus daeguensis)和水微菌屬(Aquamicrobium)混合而成;
c.將步驟b中所得混合料與含水率為25%以下的污泥以質量比(3~5):1進行混合得到顆粒狀污泥;
d.將c步驟中所得顆粒狀污泥送入低溫鼓風干燥單元干化,得到含水率降為30%~50%的顆粒污泥;
e.將d步驟中所得顆粒污泥與含水率為5%~10%的高效吸水材料在攪拌裝置中充分混勻;所得混合料經振動篩分,分別得到含水率為25%以下的污泥顆粒和含水率為40%~60%的吸水材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b中,所述復合型菌劑由脂環酸芽孢桿菌(Alicyclobacillus)、產甘油假絲酵母(Candida glycerinogens)、螯臺球菌(Chelatococcus daeguensis)和水微菌屬(Aquamicrobium)按5:4:4:2的重量比混合而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水材料經脫水后加入步驟e循環利用;含水率為25%以下的污泥顆粒加入步驟c循環利用。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b中,預處理產生的氣體用于給低溫鼓風干燥單元提供熱量。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d中,所述低溫鼓風干燥單元內溫度不超過70℃。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溫鼓風干燥單元是一個密閉空間,其下部設有一臺傳送機,將污泥從一側傳送到另一側;密閉空間上部是送熱風裝置,送風面與污泥傳送機表面平行,送熱風裝置表面有許多分布均勻的小孔,以控制熱風流速。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溫鼓風干燥單元在污泥進口處設有一臺抽風機將熱風排出并帶走一部分蒸發的水汽;熱風排出口設有除臭裝置。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e中,所述攪拌裝置為漏斗形,在漏斗中部有一個振動篩網,下部設有螺旋攪拌器的豎直通道;在豎直通道底部連接了步驟d中所述的低溫鼓風干燥單元。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e中,所述污泥顆粒與高效吸水材料的質量比為2~3:1。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e中,所述高效吸水材料為由高效吸水性樹脂、硅膠和多孔活性炭按5:3:2的比重制成的粒徑為2~3mm的圓形顆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61149.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