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化肥生產的高效造粒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57063.1 | 申請日: | 2017-03-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49872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17 |
| 發明(設計)人: | 張承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寶禾復合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2/00 | 分類號: | B01J2/00;B07B9/00;B01D53/14 |
| 代理公司: | 重慶創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50125 | 代理人: | 付繼德 |
| 地址: | 402660 重慶市潼南***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化肥 生產 高效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化肥生產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化肥生產的高效造粒設備。
【背景技術】
化肥在我們農業生產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在化肥生產工藝流程中,將化肥制成顆粒狀是其中重要的流程,一般采用造粒機來完成化肥的顆粒化,造粒機在工作過程中,造粒機切忌涼機空腹運轉,必須熱機加料運轉,所以在此過程需要隨時關注機身溫度的變化,當條子不沾手時,需要立即升溫,在造粒機的進料口處進入鐵器等雜物時,會造成事故影響生產,且原料的純度也影響到最終化肥的質量,在造粒完成后的干燥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尾氣,如果直接排放會污染空氣,且尾氣中含有大量的有用氣體,容易造成浪費。為此,我們提出一種用于化肥生產的高效造粒設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化肥生產的高效造粒設備,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用于化肥生產的高效造粒設備,包括尾氣處理裝置、冷卻器、輸送B通道、造粒機、溫度傳感器和過濾裝置,所述造粒機上安裝有溫度傳感器,且溫度傳感器一側電性連接響鈴,所述造粒機一側連接進料通道,所述進料通道上設有過濾裝置,且過濾裝置內安裝有過濾網,所述過濾網底部安裝有吸鐵石,所述造粒機的出料口與干燥機連接,所述干燥機的一側設有篩分器,所述篩分器內依次安裝有大顆粒篩分板和細小顆粒篩分板,所述篩分器內壁安裝有震動器,所述冷卻器安裝在篩分器一側,所述篩分器底部通過輸送A通道與進料通道連接,所述輸送B通道一端與進料通道連接以及輸送B通道另一端連接在大顆粒篩分板一側,所述輸送B通道上安裝有粉碎機,所述干燥機通過管道連接有尾氣處理裝置,所述尾氣處理裝置內設有送水管道,且送水管道上安裝有霧化噴頭,所述霧化噴頭下方設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箱一側設有活性炭吸附層。
進一步地,所述冷卻器上安裝有冷風機。
進一步地,所述干燥機內安裝有熱風機。
進一步地,所述活性炭吸附層設有多組。
進一步地,所述干燥機內壁也安裝有震動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該一種用于化肥生產的高效造粒設備,通過在進料口處設置過濾裝置,利用過濾裝置內的過濾網將化肥中的雜質攔截下來,避免因雜質影響化肥的質量,且利用過濾網底部的吸鐵石,將不小心落入化肥中的鐵器等金屬物品吸附下來,避免進入到造粒機中發生事故,影響生產,通過在造粒機上安裝溫度傳感器來檢測機身的溫度,一旦不達標就驅動響鈴進行提醒,避免因機身溫度過低發生粘杠現象,利用水分解的方法,將干燥過程中所產生的尾氣進行除氨處理,并將氨氣制成氨水,使資源得到再利用,避免尾氣污染環境,通過在干燥機和篩分器上安裝震動器,避免顆粒狀的化肥黏附在內壁上,影響生產效率,結構合理,功能使用全面,適合廣泛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用于化肥生產的高效造粒設備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種用于化肥生產的高效造粒設備的篩分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一種用于化肥生產的高效造粒設備的尾氣處理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中:1、過濾網;2、吸鐵石;3、進料通道;4、尾氣處理裝置;5、輸送A通道;6、干燥機;7、篩分器;8、冷風機;9、冷卻器;10、震動器;11、輸送B通道;12、熱風機;13、粉碎機;14、造粒機;15、溫度傳感器;16、過濾裝置;17、細小顆粒篩分板;18、大顆粒篩分板;19、集水箱;20、霧化噴頭;21、送水管道;22、活性炭吸附層。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寶禾復合肥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寶禾復合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5706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