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自動控制引流量的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57037.9 | 申請日: | 2017-03-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639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7-21 |
| 發明(設計)人: | 肖建如;樓棪;萬昌麗;萬維;李佳林;王達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M1/00 | 分類號: | A61M1/00;A61M39/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順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31203 | 代理人: | 陸林輝 |
| 地址: | 20000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動控制 引流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自動控制引流量的裝置。
背景技術
積液體外引流是臨床上普遍使用的引流方法,其將連接引流袋的一或多根多孔導管置入創腔或體腔,腔內的積液自動引出至引流袋內,能夠防止感染,解除毗鄰器官和組織的壓迫,改善癥狀,并可促進創口愈合。根據臨床經驗和檢索的大量文獻共同表明:積液體外引流的過程中間斷、定量引流非常重要。例如胸腔積液大量過快排液可導致復張性肺水腫和縱膈擺動,腹腔積液過度引流則可導致腹壓驟降,誘發肝性腦病。此外,在脊柱外科術后,腦脊液漏的發生率約為10%左右。其發生原因較多,主要與醫源性操作、硬脊膜潛在病理因素、硬脊膜與周圍組織粘連等有關。主要表現為,術后引流量異常增多,呈淡紅色血性液或清亮液體。患者表現為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低顱壓癥狀。臨床上,針對術后腦脊液漏多進行非手術治療為主,通常采取頭低腳高位臥床休息,加強補液,同時每天要控制引流量,達到一定引流量后,應予以夾閉。避免因引流量過多,腦脊液丟失過多,進一步加重低顱壓癥狀。此外,引流量過大甚至會導致硬膜外出血、腦疝等嚴重并發癥,危及患者的生命。同時,控制引流量,間斷地夾閉引流管,夾閉時腦脊液會外流到周圍組織,而組織壓力升高達到椎管內壓力后,硬膜口可以閉合,有助于促進硬脊膜愈合。
目前臨床上通常采用負壓引流球作為傷口或者體腔積液的引流裝置,同時可在負壓引流球的末端,連接帶刻度的集液袋,用以計數每天的引流量。或者采用SB排液包,作為傷口引流裝置,但是這些引流裝置在設計和應用上僅為了引流滲血滲液,并未考慮到控制引流速度和引流量的問題。故此,存在以下缺陷:
1.無法自動控制每天的引流量,同時由于引流袋必須懸垂于低處,不易觀察。造成醫護人員、患者和家屬過度緊張,醫務人員需要不定期、反復查看引流量,達到一定量后再手動予以夾閉,非常耗費時間和精力。
2.若術后傷口或者腔內積液發生感染,無法及時對其進行單管沖洗和引流,一旦無法控制傷口的局部感染,感染則會蔓延和擴散至臨近的組織和器官。例如,脊柱術后傷口存在有腦脊液漏的情況下,若傷口感染,細菌和病毒可能會逆行至中樞神經系統,造成中樞感染。
3.無法檢測引流裝置的負壓大小,容易導致引流速度過大或者不足,引發相應的并發癥。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可自動控制引流量的裝置,適用于各種傷口或者體腔積液(如尿管、腹水引流管、胸腔閉式引流管、心包引流管、腦室引流管、T管引流管、各類造瘺管引流管等)的引流和沖洗。利用自動控制引流量裝置,能夠在達到每天預設的引流量后,自動夾閉,同時還可調節和監測引流裝置內的負壓大小,實現較為精確的引流,避免引流量過多或者不足所造成的并發癥,有助于傷口的愈合。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自動控制引流量的裝置,包括引流箱,設置于引流箱上用于調節引流箱內壓力大小的壓力調節監測裝置,引流管,能夠夾緊和松開引流管的夾閉器,引流量控制器和浮球;
所述引流管連通至引流箱內,所述夾閉器包括固定設置于引流管一側的固定夾閉器和可移動式設置于引流管另一側的移動夾閉器;通過移動夾閉器接近和遠離固定夾閉器,實現對引流管的夾緊和松開。
所述引流量控制器包括串聯的電池,液壓電動推桿,啟動開關和調節閘刀;所述液壓電動推桿的伸縮桿推出方向背對移動夾閉器,且伸縮桿前端通過硬桿連接移動夾閉器;電路通電,伸縮桿推出,帶動移動夾閉器和固定夾閉器分離松開引流管;電路斷電,伸縮桿回縮,帶動移動夾閉器和固定夾閉器閉合夾緊引流管;所述調節閘刀的瓷手柄與瓷底座之間設置有使得瓷手柄與瓷底座常態下處于分離狀態的第二回位彈簧,所述調節閘刀的瓷手柄下方通過懸索連接浮球,所述浮球的重力能夠克服第二回位彈簧的阻力使得瓷手柄與瓷底座接觸從而閉合調節閘刀;
所述引流箱底部設置有出液口。
進一步的,所述壓力調節監測裝置包括橡膠球和設置于引流箱內的負壓指示計;所述橡膠球上設置有一個連接至外部大氣的第一通氣管和一個連接至引流箱內的第二通氣管,所述第一通氣管連接第一單向氣體閥門的進氣口,所述第二通氣管上設置有進氣口面向引流箱出氣口面向橡膠球的第二單向氣體閥門。按壓橡膠球,引流箱內氣體自第二單向氣體閥門和第一單向氣體閥門流通至外部,從而排出引流箱內空氣,形成負壓。
進一步的,所述負壓指示計為U形管狀結構,一端穿過引流箱與外部大氣通過第一閥門隔離,另一端設置第二閥門。
進一步的,所述引流箱上設置有導氣孔,所述導氣孔與外部大氣通過導氣孔閥門隔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57037.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