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人行橫道智能防沖撞系統的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56095.X | 申請日: | 2017-03-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7574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07 |
| 發明(設計)人: | 黃慰忠;沈明;馬斌;劉玉喆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8G1/16 | 分類號: | G08G1/16;E01F9/529 |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義律師事務所 31304 | 代理人: | 劉峰 |
| 地址: | 200011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人行橫道 智能 沖撞 系統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人行橫道智能防沖撞系統的控制方法,包括熱成像儀、埋地式警示燈、可升降式減速帶和控制器;熱成像儀設置于人行橫道的兩端,用于監測人行橫道是否有行人通過;埋地式警示燈設置于人行橫道上游1?2m處的路面;可升降式減速帶設置于所述人行橫道上游一個停車視距處的路面下;熱成像儀、埋地式警示燈和可升降式減速帶分別與控制器電性連接。本發明在人行橫道紅燈狀態且其上無行人通行時,能確保車輛快速通過道口;在人行橫道突發行人闖紅燈通行時,或者無信號控制路口有行人通行時,能夠及時給與車輛駕駛員示警提醒注意避讓,并且在適當距離內設置可控制的減速裝置,便于快速行駛的車輛及時減速慢行從而避免人行橫道沖撞事故的發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交通安全控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人行橫道智能防沖撞系統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車輛保有量的逐年增加,車輛與行人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在人行橫道處,經常出現行人闖紅燈亂穿馬路,尤其是在夜間照明條件不佳的情況下,此時如果車輛駕駛員在綠燈指示下高速通過人行橫道,極易造成沖撞事故。此外,有一些人行橫道并未設置紅綠燈,在視線不佳的情況下,車輛駕駛員也極易造成沖撞事故。
發明內容
有鑒于現有人行橫道存在因行人闖紅燈而被車輛沖撞的風險,本發明的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人行橫道智能防沖撞系統,旨在當人行橫道紅燈而有行人穿行時,或者視線不佳的無信號燈控制路口有行人穿行時,控制車輛減速慢行,提示車輛駕駛員注意前方行人。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人行橫道智能防沖撞系統,包括熱成像儀、埋地式警示燈、可升降式減速帶和控制器;所述熱成像儀設置于人行橫道的兩端,用于監測人行橫道是否有行人通過;所述埋地式警示燈設置于所述人行橫道上游1-2m處的路面;所述可升降式減速帶設置于所述人行橫道上游一個停車視距處的路面下;所述熱成像儀、所述埋地式警示燈和所述可升降式減速帶分別與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包括中央處理器、時鐘信號模塊、行人區狀態獲取模塊、警示燈控制模塊、減速帶控制模塊和通信模塊;所述中央處理器分別與所述時鐘信號模塊、所述行人區狀態獲取模塊、所述警示燈控制模塊、所述減速帶控制模塊電性連接;所述通信模塊分別與所述時鐘信號模塊、所述行人區狀態獲取模塊、所述警示燈控制模塊、所述減速帶控制模塊電性連接;所述通信模塊設有多個接口,所述熱成像儀、所述埋地式警示燈和所述可升降式減速帶分別通過相應的所述接口與所述通信模塊電性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人行橫道設有紅綠燈,所述控制器還與所述人行橫道紅綠燈電性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包括中央處理器、時鐘信號模塊、紅燈狀態獲取模塊、行人區狀態獲取模塊、警示燈控制模塊、減速帶控制模塊和通信模塊;所述中央處理器分別與所述時鐘信號模塊、所述紅燈狀態獲取模塊、所述行人區狀態獲取模塊、所述警示燈控制模塊、所述減速帶控制模塊電性連接;所述通信模塊分別與所述時鐘信號模塊、所述紅燈狀態獲取模塊、所述行人區狀態獲取模塊、所述警示燈控制模塊、所述減速帶控制模塊電性連接;所述通信模塊設有多個接口,所述熱成像儀、所述埋地式警示燈、所述可升降式減速帶和所述人行橫道紅綠燈分別通過所述接口與所述通信模塊電性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器還包括數據存儲模塊和電源模塊。
進一步地,所述埋地式警示燈為埋地式LED燈。
進一步地,所述可升降式減速帶包括兩個蓋板框架、液壓頂升裝置、支撐桿、橡膠減速帶和兩塊活動式蓋板;兩個所述蓋板框架設置于路面下,所述液壓頂升裝置設置于兩個所述蓋板框架之間,所述支撐桿設置于所述液壓頂升裝置上,所述支撐桿上設有所述橡膠減速帶,兩塊所述活動式蓋板覆蓋于所述橡膠減速帶上并與路面平齊,兩塊所述活動式蓋板的一端分別游離于兩個所述蓋板框架內,兩塊所述活動式蓋板分別通過變速連接機構與所述液壓頂升裝置可滑動連接,所述液壓頂升裝置與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5609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