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小球藻和酵母共培養凈化酵母廢水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56087.5 | 申請日: | 2017-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29422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26 | 
| 發明(設計)人: | 魏東;張會貞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12 | 分類號: | C12N1/12;C12N1/16;C02F3/34;C02F3/32;C12R1/645;C12R1/74 | 
| 代理公司: | 44100 廣州新諾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廖曉霞<國際申請>=<國際公布>=<進入 | 
| 地址: | 510641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小球藻 酵母 培養 凈化 廢水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小球藻和酵母共培養凈化酵母廢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小球藻和酵母細胞活化培養,得到小球藻種子液I和酵母種子液I;2)將小球藻種子液I接種于改良基礎培養基,酵母種子液I接種于培養基,置于室外進行種子液培養,得到小球藻種子液II和酵母種子液II;3)將小球藻種子液II粘紅酵母種子液II接種于需處理的酵母廢水中,形成共培養體系,進行室外共培養。本發明通過三個簡單步驟,使用少量的原料,利用自然條件下的光能,不僅能夠有效降低小球藻和酵母共培養的能耗和生產成本,而且實現了利用微生物共培養大規模處理酵母廢水。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細胞培養技術,涉及微藻和酵母共培養技術,主要涉及一種通過小球藻和酵母共培養凈化酵母廢水的方法。
背景技術
酵母廢水是在酵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一種難處理、色度深的高濃度有機廢水,具有高含量COD、BOD5、總氮、總磷、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機污染物和高色度等特點。隨著生物制藥廠規模擴大,產生的酵母發酵廢水量增多,對環境造成了極大污染。研究高效環保的處理方法對酵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小球藻是在城市廢水處理中應用廣泛的藻種,具有生長速率快、耐受能力強、蛋白質或油脂含量高等優點,能利用廢水中的碳、氮、磷合成自身細胞組分,有效去除廢水中氮磷等營養物質。酵母則能有效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質,COD去除率高達68%-86%,且酵母生長較快,培養周期短。有研究表明,微藻和酵母在同一培養體系中存在互利共生的關系,微藻生長產生O2可促進酵母生長;酵母可以分泌強大的胞外酶系降解大分子有機無為小分子,呼吸產生的CO2可為微藻生長所用,從而有效緩解培養過程中pH和溶解氧等變化的影響。微藻和酵母在酵母廢水中共培養可以充分利用兩種微生物的優勢,收獲有價值的生物質,同時凈化廢水,變廢為寶。
目前,雖然微藻和酵母共培養積累油脂及處理廢水方面的研究已受到廣泛關注,但是利用微生物共培養技術規模化處理廢水的研究相對較少。例如,公開號為CN102080119的中國專利申請,公開了利用工業廢水為培養基,混合培養酵母和藻類,生產微生物油脂的方法;苗金鑫等,味精廢水中粘紅酵母和鈍頂螺旋藻混合培養生產油脂(北京化工大學報,第34卷增刊II,2007年)。不過,上述研究均屬于微生物室內共培養,小規模處理廢水。
因此,開發一種采用微生物室外共培養規模化處理酵母廢水的方法實屬必要。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利用小球藻和酵母室外共培養模式,大規模處理酵母廢水的方法;且該方法相對簡單,在室外自然條件下培養,能夠有效降低能耗和生產成本;在利用微生物共培養,提高酵母廢水凈化效果方面具有重要實用價值。
為解決上述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小球藻和酵母共培養凈化廢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小球藻和酵母細胞活化培養,得到小球藻種子液I和酵母種子液I;
2)將小球藻種子液I接種于改良基礎培養基,酵母種子液I接種于培養基,置于室外,進行種子液培養,得到小球藻種子液II和酵母種子液II;
3)將小球藻種子液II和酵母種子液II接種于酵母廢水中,形成共培養體系,進行室外共培養。
室外種子液培養,利用自然界的光能,對種子液進行大規模、進一步地活化培養,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高密度種子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5608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