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碳質(zhì)難處理金精礦微波生物預氧化提金工藝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155945.4 | 申請日: | 2017-03-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2476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09 |
| 發(fā)明(設計)人: | 陳勃偉;溫建康;宋永勝;武彪;尚鶴;陳勇;蔡镠璐;周成英;屈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有研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B11/00 | 分類號: | C22B11/00;C22B11/02;C22B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誠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張晶;郭佩蘭 |
| 地址: | 101407 北京市懷***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難處 精礦 微波 生物 氧化 金工 |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碳質(zhì)難處理金精礦微波生物預氧化提金工藝,屬于黃金冶煉技術領域。本技術方法首先利用微波降解碳質(zhì)難處理金礦中的有機碳,并氧化部分包裹硫化物,再利用生物預氧化打開其余的金包裹硫化物。通過微波的前處理工藝,不僅可消除“劫金碳”在氰化浸出階段的劫金作用,而且可活化包裹硫化物,縮短生物預氧化時間,達到碳質(zhì)難處理金礦高效浸出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黃金冶煉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碳質(zhì)難處理金精礦微波生物預氧化提金工藝。
背景技術
目前,難處理金礦的預氧化技術主要有生物預氧化、焙燒預氧化、加壓預氧化等三種大規(guī)模使用的技術,其中生物預氧化技術以其較低的成本以及環(huán)境友好的特性,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然而,對于含有有機碳的碳質(zhì)難處理金礦,現(xiàn)有的生物預氧化體系對于有機碳的降解有限,在氰化浸出過程中由于“劫金碳”的存在,常常導致部分金不能有效的浸出。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碳質(zhì)難處理金精礦微波生物預氧化提金工藝,實現(xiàn)對有機碳的降解和包裹金硫化物的氧化,提高金的氰化浸出率。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以下設計方案:
本發(fā)明一種碳質(zhì)難處理金精礦微波生物預氧化提金工藝,其包括以下步驟:
(1)磨礦:對碳質(zhì)難處理金精礦進行磨礦制成再磨金精礦,磨礦粒度為-0.045mm含量90%~-0.037mm含量95%之間;
(2)微波預處理:將再磨金精礦與微波添加劑混合,混合均勻后進行微波預處理,微波反應器的頻率為2.45GHz,輸出功率0~30kW,溫度為530~630℃,時間為10~30min;
通過微波預處理,O2、NaOH均可與硫化物反應,快金屬硫化物的氧化。
(3)生物預氧化:將微波處理后的金精礦加水進行調(diào)漿,然后加入預氧化菌種進行生物預氧化,反應溫度為40~50℃,pH為1.0~1.5,反應時間為3~7d,反應完成后過濾得氧化液和氧化渣;
(4)氰化浸出:將氧化渣用水調(diào)成液固比為2:1~3:1用固體石灰調(diào)pH值為10~11,然后按5~10kg/t·預氧化渣的量加入NaCN,浸出4~12h后,加入椰殼活性炭密度10~20g/L,再浸出12~48h,反應完成后過濾、分篩得尾液、尾渣和載金碳,其中,尾液返回氰化浸出,尾渣入庫、載金碳送冶煉廠;
其中,椰殼活性炭的粒度大,1mm毫米以上;金精礦的粒度小;通過分篩即可分離。
(5)固液分離:步驟(3)得到的氧化液用石灰進行中和,然后進行固液分離,得中和液和中和渣,中和液返回生物預氧化工序,中和渣排入尾礦庫。
石灰中和后,中和液溶液中主要剩余鈣鎂離子,中和渣主要為石膏和含鐵的沉淀物。
優(yōu)選地,步驟(2)所述微波添加劑為CaO、NaOH、Na2CO3或KMnO4。
優(yōu)選地,步驟(2)所述微波添加劑的添加量的質(zhì)量百分比為10~15%。
優(yōu)選地,步驟(3)所述金精礦調(diào)漿后的礦漿濃度為15~25%。
優(yōu)選地,所述預氧化菌種為嗜鐵鉤端螺旋菌Leptopirillum ferriphilum MJ-CL,該微生物已保藏在中國典型培養(yǎng)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中國武漢武漢大學,保藏日期為:2011年1月13日,保藏編號為:CCTCC NO:M2011019。
優(yōu)選地,步驟(3)所述預氧化菌種培養(yǎng)條件為:在普通自來水中加入金精礦,以及無鐵9K培養(yǎng)基,接種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預氧化菌種,培養(yǎng)溫度40~50℃,pH值1.0~3.0,培養(yǎng)時間2~5d,預氧化菌種的濃度107個/mL以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有研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jīng)有研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55945.4/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