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熱水器泄壓水自動回收再利用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55770.7 | 申請日: | 2017-03-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59642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陳萬洪;周青媛;陳常霖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萬洪 |
| 主分類號: | E03B1/04 | 分類號: | E03B1/04;E03C1/122;E03D5/00;F24H1/18 |
| 代理公司: | 貴陽中新專利商標事務所52100 | 代理人: | 商小川 |
| 地址: | 550001 貴州省貴陽***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熱水器 泄壓水 自動 回收 再利用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節能環保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熱水器泄壓水自動回收再利用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高品質的生活正被越來越多的人追求,家用熱水器也隨即普及到了各個家庭,從而方便了大家的日常生活,提高生活品質。
貯水式熱水器更多的受到人們的喜愛,但貯水式熱水器在加熱過程中,由于水加熱過程,體積會膨脹,內膽處于受壓狀態,如果壓力超過內膽受力極限,則會造成內膽開裂的嚴重事故,因此貯水式熱水器出于安全因素考慮,均在熱水器外部安裝了泄壓閥,一旦內部壓力達到設定的極限值,則靠泄壓閥排水泄壓的形式減輕內膽壓力,從而避免安全事故。
因此在每次貯水式熱水器加熱過程中,均會為出現泄壓閥排水泄壓的情況。通過試驗,每臺熱水器根據容量不同,每次加熱導致的排水量不等,最多時可以達到1升左右。
傳統的貯水式熱水器泄壓排水,經過排水管排放,流入地面下水口地漏處。大多的貯水式熱水器均安裝在衛生間墻壁上,其一,由于每次排水直接排到地面下水口地漏處,導致地面潮濕,滋生細菌,不利于家庭干濕分區,不利用家庭健康環保;其二,每次貯水式熱水器加熱時,泄壓閥的排水量很大,水資源是有限的,尤其是在一些水資源缺水的地區,造成的水資源的浪費為大家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熱水器泄壓水自動回收再利用裝置,利用一種熱水器泄壓水自動回收再利用裝置解決傳統的貯水式熱水器泄壓水直接排到地面下水口地漏處的問題。其一,由于每次排水直接排到地面下水口地漏處,導致地面潮濕,滋生細菌,不利于家庭干濕分區,不利用家庭健康環保;其二,每次貯水式熱水器加熱時,泄壓閥的排水量很大,水資源是有限的,尤其是在一些水資源缺水的地區,造成的水資源的浪費為大家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熱水器泄壓水自動回收裝置,包括熱水器、熱水器泄壓口接管、泄壓水排水管、閥門、蓄水罐、上部接頭、下部接頭、接頭、開孔、沖水蓄水箱和沖水蓄水箱頂蓋,所述的泄壓水排水管一端與熱水器泄壓口接管連接,另一端經過閥門與蓄水罐連接;蓄水罐的下部接頭通過泄壓水排水管和沖水水箱頂蓋連接接頭連接;接頭和開孔連接。
所述的泄壓水排水管為透明塑料管,透明塑料管造價低,耐用,可以觀察水管內部是否堵塞。
所述的閥門為塑料材質,塑料材質價格低廉,降低了使用成本。
所述的蓄水罐為透明塑料材質,所述的蓄水罐底部水平位置高于馬桶蓄水池頂部位置,透明塑料蓄水罐造價低,耐用,可以觀察蓄水罐內部是否堵塞,蓄水罐底部水平位置高于馬桶蓄水池頂部位置便于水能夠靠自身重力流動到馬桶蓄水池,在有的場所日常沖廁較多,可以不設蓄水罐,或者蓄水罐中的水留作它用時,可將下面的閥門關閉。
所述的開孔在馬桶蓄水池頂蓋頂部靠近安裝側位置便于人們正常使用,不占空間,開孔為內螺紋便于更換和安裝連接。
所述的上部接頭和下部接頭 均為螺紋連接接頭,螺紋連接易更換,易安裝,可根據需求變徑。
所述的水箱防溢裝置包括浮球、第一連桿、第二連桿和支撐桿,所述的浮球和第一連桿的一端連接,第一連桿的另一端和支撐桿連接;第二連桿一端和支撐桿連接,另一端和沖水蓄水箱內部的排水按鈕連接;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以支撐桿為支撐點,采用以上裝置可以在水箱水位上升到極限時,浮球的上升帶動連桿運動,從而第二連桿因桿杠原理而使得排水按鈕按下,從而實現自動排水。
所述的第一連桿、第二連桿和支撐桿均為不銹鋼材質。所述的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為一體式,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均為L型,一體式的連接,使得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不會出現松動,從而增強了使用壽命,提高了可靠性。
所述的支撐桿一端和沖水蓄水池水箱內壁連接,通過支撐桿一端和沖水蓄水池水箱內壁連接,從而保證了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的運動不會出現誤差,可靠性高。
采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每次貯水式熱水器通過泄壓閥排出的水經過泄壓水排水管排入蓄水罐,然后通過蓄水罐再流入沖水蓄水箱,從而使得排水不再直接排入地面或地漏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萬洪,未經陳萬洪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5577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