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生成人體骨科植入物的描述信息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54140.8 | 申請日: | 2017-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1884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09 |
| 發明(設計)人: | 金晴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麥遞途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34/10 | 分類號: | A61B34/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領御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陳貞健;姜伯炎 |
| 地址: | 201806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骨科植入物 描述信息 待手術部位 三維立體模型 人體組織 掃描數據 醫學影像 軟組織 人為誤差 骨組織 舒適度 避開 | ||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用于生成人體骨科植入物的描述信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S1,獲取關于待手術部位及與其相鄰人體組織的醫學影像掃描數據;S2,根據所述醫學影像掃描數據,建立所述待手術部位及與其相鄰的人體組織的第二三維立體模型;S3,基于所述第二三維立體模型生成所述待手術部位對應的人體骨科植入物的描述信息。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用于生成人體骨科植入物的描述信息的方法得到的人體骨科植入物精度大大提高,并且有效的避開了與待手術骨組織相鄰的重要軟組織,提高了人體的舒適度,有效避免人為誤差。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人體骨科植入物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生成人體骨科植入物的描述信息的方法。
背景技術
醫學植入體是指任何借助外科手術,器械全部或者部分進入人體或者自然腔道中;在手術過程結束后長期留在體內,或者部分留在體內至少30天以上的器械。通過植入體內用以人體組織或器官修復與替換。而骨科植入物是人體骨骼替代、修復、補充及充填的一大類植入物的統稱,用于人體骨骼的維持、支撐和修補,是目前臨床使用較為普遍的骨科用醫療材料。隨著人類進入高齡化補發的加快,工業、交通、體育等事故導致創傷增多、疑難疾病患者增加,骨科手術使用醫用植入材料等植入物,使數以萬計的患者獲得了康復,提高了骨傷患者的生活質量。骨科植入物在骨科質量中的廣泛應用,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植入物可以進行人體某些組織器官的固定、修復和替代,顯著改善了過去臨床無法解決的問題并且植入成功率也已達到了相當滿意的效果。
現在的人體骨科植入物的設計中對于接受植入物的單個人體本身沒有精確考慮,故此完全是人適應產品,而每個人體組織都有個體差異性,所以現有人體骨科植入物需要器械操作者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臨時調整,器械操作者的人為誤差無法避免,故此精度很低。同時由于這個臨時調整的過程往往需要反復來回調試和校正,所以需要時間較長,而接受手術的人在此過程中正在不斷失血,也增加了感染以及其他并發癥的機會。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生成人體骨科植入物的描述信息的方法。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用于生成人體骨科植入物的描述信息的方法得到的人體骨科植入物精度大大提高,并且有效的避開了與待手術骨組織相鄰的重要軟組織,提高了人體的舒適度,有效避免人為誤差。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用于生成人體骨科植入物的描述信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獲取關于待手術部位及與其相鄰人體組織的醫學影像掃描數據;
S2,根據所述醫學影像掃描數據,建立所述待手術部位及與其相鄰的人體組織的第二三維立體模型;
S3,基于所述第二三維立體模型生成所述待手術部位對應的人體骨科植入物的描述信息。
上述的一種用于生成人體骨科植入物的描述信息的方法,其中,所述醫學影像掃描數據包括通過X射線對待手術部位及與其相鄰人體組織進行斷層掃描得到的數據和/或通過核磁共振對待手術部位及與其相鄰人體組織進行斷層掃描得到的數據;所述醫學影像掃描數據還包括通過其他醫學影像三維掃描方式對待手術部位及與其相鄰人體組織進行斷層掃描得到的數據中的一種或者多種。
上述的一種用于生成人體骨科植入物的描述信息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驟S2還包括如下步驟:
S21,將步驟S1中獲取的各種醫學影像掃描數據分別建立所述待手術部位及與其相鄰人體組織的第一三維立體模型;
S22,將不同的所述第一三維立體模型匹配重合,得到待手術部位及與其相鄰人體組織的第二三維立體模型。
上述的一種用于生成人體骨科植入物的描述信息的方法,其中,所述匹配重合包括如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麥遞途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經麥遞途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5414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