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肌音信號檢測的駝背提醒裝置及提醒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54080.X | 申請日: | 2017-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21390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13 |
| 發明(設計)人: | 王璐;葛科鐸;王萌;謝能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B5/11 | 分類號: | A61B5/11;A61B5/00;G08B21/2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識律師事務所32207 | 代理人: | 蔣海軍,胡鋒鋒 |
| 地址: | 243002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音信 檢測 駝背 提醒 裝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肌音檢測技術應用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基于肌音信號檢測的駝背提醒裝置及提醒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我國駝背的人數不斷增多。尤其是青少年,由于在學習時沒有保持腰部挺直或者挺直不標準,長時間持續這種狀態導致青少年駝背現象嚴重。駝背畸形常會導致胸廓畸形、膈肌活動受限、內臟受驚、胸腹相貼等健康問題,極大地影響呼吸、循環及消化功能。因此,預防駝背顯得十分重要。
目前市場上有一些預防駝背輔助設備,如背背佳。背背佳這種駝背矯正方式主要是靠輔助力使腰部挺直,通過強迫力將肩膀往后拉,同時產生一個向下的拉力,不利于骨骼的正常發育,且佩戴和解脫都不方便。此外,類似的駝背矯正裝置都是依靠外力進行姿態矯正,而并不能使使用者養成自我矯正的意識,治標不治本,難以起到長期的矯正效果。因此,如何開發一種應用效果好的駝背矯正裝置尤為重要。
經過檢索發現,現有技術中存在對使用者提醒而使其自主矯正坐姿的技術,如方案1:中國專利號:CN 2639967Y,公告日:2004年9月8日,該申請公開了一種預防駝背的姿態報警器,電源通過導線連接至各電路,信號發生器發出檢測信號通過信號傳導及姿態檢測輸入至信號處理器相連接的信號接收器,報警器與信號處理器相連接;可以懸掛與人的脖子上的柔軟繩帶相連;電源采用干電池,信號發生器是一個發光二極管;所述信號接收器是一個光敏元器件,光敏元器件將檢測到的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并傳送到信號處理器,由信號處理器對其進行放大處理,產生一個報警信號輸入至報警器,從而讓產生震動,達到提醒警示的目的。
又如方案2:中國專利申請號:201410158064.4,申請日:2014年4月16日,該申請案公開了彎折警示的背部矯正裝置,包括一個馬甲結構的外套,外套背部為板型的套架,在套架上設置若干監測位點,設置直流電源、開關、警示模塊,啟動使用時監測位點因人體使用而彎曲,當若干位點彎曲時間過長,警示模塊發出提示信息,提示改正;監測位點之間設置拉力監測模塊,通過測定拉力確定彎曲程度;直流電源設置充電結構。
對于上述兩種方案,均是利用信號檢測判斷人體背部的彎曲,進過信號處理后,有警示裝置發出信號,提醒使用者矯正姿態。這種方法相對于外力矯正更能培養使用者的自我姿態矯正意識,但對于如何準確地檢測到駝背信息,上述兩種方案中并沒有給出明確的解釋。
無論是穿戴設備還是懸掛裝置,只有準確檢測到駝背信息才能進行提醒,如果檢測信息不準,在正常坐姿下仍發出報警信號,將會導致使用者不斷的調整姿態,以使報警消除,這種姿態有可能是一種錯誤的坐姿。久而久之,使用者不但沒有矯正姿態,反而養成一種不正確的坐姿,適得其反。因此,信號檢測的準確性成為制約駝背提醒裝置的關鍵因素。
發明內容
1.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難以準確檢測駝背信號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基于肌音信號檢測的駝背提醒裝置及提醒方法。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通過對背帶結構的改進,使其與肌音信號檢測片在使用時形成有效配合,提高了駝背檢測的準確度,能夠及時對使用者的駝背姿態進行提醒。
2.技術方案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本發明的一種基于肌音信號檢測的駝背提醒裝置,包括位于人體背部的彈性背帶和位于腰部的束帶,彈性背帶上部引出有兩根肩帶,肩帶的另一端與束帶連接,所述彈性背帶內設有肌音信號采集模塊、信號處理模塊和信號執行模塊,所述肌音信號采集模塊和信號執行模塊均與信號處理模塊電連接,肌音信號采集模塊分布在彈性背帶內,并對應人體背闊肌區域;所述信號執行模塊用于對檢測到的駝背信息產生振動或聲音提示。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的兩根肩帶之間連接有彈性拉結帶。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肩帶與束帶為一體式彈性帶、或通過卡扣配合連接、或通過魔術貼配合連接。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束帶位于腹部位置處設有胸杯,該胸杯上邊與下邊之間的距離大于束帶寬度。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的彈性背帶兩側為弧形,形成位于彈性背帶兩側的翼帶,該翼帶與人體腰部貼合。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彈性背帶的下端突出于束帶的下端,其間距差為0.5~1cm。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肌音信號采集模塊包括對稱設置在彈性背帶兩側的肌音信號檢測片,肌音信號檢測片具有與人體背部貼合的接觸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工業大學,未經安徽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5408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