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鋰鹽副產混酸的綜合利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52252.X | 申請日: | 2017-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65572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20 |
| 發明(設計)人: | 劉松;吳中貴;吳黎黎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三雄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D3/02 | 分類號: | C01D3/02;C04B11/26;C12N1/00;C09K8/03 |
| 代理公司: | 荊州市亞德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42216 | 代理人: | 李杰 |
| 地址: | 434000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鋰鹽副產混酸 綜合利用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鋰鹽副產混酸的綜合利用方法,屬鋰鹽副產物綜合利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六氟磷酸鋰(LiPF6)是生產鋰電池的主要原料。在生產六氟磷酸鋰的環節中會產生一種副產:混酸,混酸的主要成分為氟化氫HF(質量濃度15~35%)、氯化氫HCl(質量濃度15~25%)。根據生產六氟磷酸鋰的多氟多公司的統計數據,每生產1噸六氟磷酸鋰就會產生5噸廢混酸,以六氟磷酸鋰年產能1.35萬噸計,年產廢混酸達到6.75萬噸之多。這么大量的廢混酸若不經處理直接排放,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的污染。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在廢混酸中添加石灰進行中和處理,處理后得到氟化鈣污泥和高鹽廢水(CaCl2),盡管氟化鈣混合污泥可在工業固廢填埋場填埋,但仍存在環境污染隱患;而高鹽廢水若直接外排仍會污染環境,若采用蒸發工藝再處理,成本又很高,且會造成資源浪費;若與企業內部其他低氯廢水再混合后形成稀釋氯離子排放(目前國標GB31573-2015沒有限定氯離子的排放標準),仍有悖于國家對化學污染總量控制的環境保護原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綜合利用鋰鹽副產混酸效率高,處理鋰鹽副產混酸效果好,處理方法簡單方便,可變廢為寶,不污染環境的鋰鹽副產混酸的綜合利用方法的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的:
一種鋰鹽副產混酸的綜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過如下步驟制備而成的:
步驟一:按照質量計量,將混酸與工業無水碳酸鈉按理論量0.9~1.1:1的比例在常溫常壓下混合后放入反應釜中,在溫度為30℃~50℃、轉速為40r/min~85r/min的條件下,開動攪拌器攪拌,反應15min至35min,即可得到氟化鈉晶體顆粒;
步驟二:反應結束后,將氟化鈉晶體顆粒采用真空抽濾機過濾,濾液主要成分為氯化鈉和氟化鈉的溶液;反應釜內溫度保持在25℃~40℃,根據液體氟含量按照理論量過量15%~30%比例加入氯化鈣深度去除氟至10mg/L,然后根據溶液鈣離子含量按照理論量過量5%~10%比例直接加入硫酸鈉深度去除殘留的游離鈣離子,最后生成成分為氟化鈣和硫酸鈣的氟石膏;
步驟三:過濾提取氟石膏,過濾液主要成分為氯化鈉并含有微量氟化鈣,濾液作為微生物采油助劑的培養液使用,收集、儲存過濾液備用。
所述混酸包括氟化氫和氯化氫。
所述氟化氫的質量濃度為20~26%;所述氯化氫的質量濃度為20~26%。
所述混酸與工業無水碳酸鈉按比例混合時,反應初期轉速在60至85r/min,加料完成30%時反應轉速調至45至65r/min。
所述的所述的氟石膏能用作水泥行業的添加劑。
所述的含有氟化鈣的氯化鈉溶液能用作微生物采油助劑,通過微生物采油助劑能生產菌種培養液。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該鋰鹽副產混酸的綜合利用方法通過三個步驟即可對廢混酸中的氟化氫和氯化氫進行有效處理,處理方法簡單方便,處理后得到的氟石膏可作水泥行業的添加劑,處理后得到的氯化鈉溶液可作微生物培養液,實現了廢混酸的綜合最大利益化利用,大大節約了資源;每噸廢混酸液處理過程中既可伴隨產生額外的經濟效益,變廢為寶,又同時避免了副產的二次廢物污染,對環境友好,對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具有重大意義。本發明綜合利用鋰鹽副產混酸效率高,處理鋰鹽副產混酸效果好,很好地解決了現有廢混酸中添加石灰中和反應得到氟化鈣污泥和高鹽廢水副產對環境造成嚴重危害,二次處理成本高,處理后仍然存在污染環境隱患,且造成資源浪費的問題。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該鋰鹽副產混酸的綜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過如下步驟制備而成的:
步驟一:按照質量計量,將混酸與工業無水碳酸鈉按理論量0.9~1.1:1的比例在常溫常壓下混合后放入反應釜中,在溫度為30℃~50℃、轉速為40r/min~85r/min的條件下,開動攪拌器攪拌,反應15min至35min,即可得到氟化鈉晶體顆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三雄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湖北三雄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5225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