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道路交通網絡復合式誘導路線生成裝置及路線生成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51980.9 | 申請日: | 2017-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632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18 |
| 發明(設計)人: | 干宏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C21/34 | 分類號: | G01C21/3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 地址: | 20009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道路交通 網絡 復合 誘導 路線 生成 裝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互聯網+交通”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考慮停車換乘地鐵的道路交通網絡復合式誘導路線生成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全球交通擁堵、環境污染、能源耗竭等頑疾的日趨嚴重,以及“互聯網+交通”時代的到來,世界各地的政府和學術界越來越關注運用信息和通訊技術加強對小汽車需求的動態管理的方法,例如,鼓勵人們由使用效率低、污染大、能耗高的小汽車轉為采用使用效率高、污染小、能耗低的公共交通的信息服務產品。
能夠提供小汽車、公共交通(公交車、地鐵、火車等)、自行車、步行等出行方式的出行路線的網站、手機APP和導航儀等就是如今常見的這類信息服務產品。尤其是小汽車的路線誘導在一些產品上已經能夠做到根據實時路況來推薦行駛路線的效果。另一方面,在許多修建了地鐵及停車換乘設施的擁擠城市,政府多年來一直在研究鼓勵人們由小汽車轉為停車換乘地鐵的有效手段,以期構建更低碳環保的城市交通出行結構。順應這一現實需求,研究能為出行人提供包括“全程自駕”和“停車換乘地鐵”的復合式路線誘導的信息服務產品具有重要價值。
然而,考察國內外現有信息服務產品后發現,市面上尚無能提供“全程自駕”和“停車換乘地鐵”的復合式路線誘導的信息服務產品。“全程自駕/停車換乘地鐵”復合式路線誘導的一項關鍵技術是推薦路線的生成方法。研究表明,人們從全程自駕和停車換乘地鐵中做出選擇的決策行為會受停車費用、地鐵票價、停車換乘所需時間及步行距離、地鐵票價、地鐵車廂擁擠程度、目的地地鐵站到目的地的步行距離等因素影響。這些影響因素遠比傳統小汽車路線誘導方法考慮的因素多。因此,“全程自駕/停車換乘地鐵”復合式誘導路線的生成方法要能提供符合出行人決策行為特點的合理路線,方能確保研發的信息服務產品被市場接受。經過對現有技術的文獻檢索發現,目前尚未提出“全程自駕/停車換乘地鐵”復合式誘導路線的生成方法。
綜上,探索“全程自駕/停車換乘地鐵”復合式誘導路線的生成方法,是互聯網+交通時代下與時俱進的一個具有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以及市場前景的方向,可以為開發面向小汽車需求管理的信息服務產品提供技術支撐。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出行導航類信息服務產品尚不能提供包含停車換乘地鐵(SPNR)這一出行方式的小汽車路線誘導功能的不足,提出了一種全程自駕/停車換乘地鐵復合式誘導路線的生成裝置和生成方法,并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道路交通網絡復合式誘導路線生成裝置,安裝在通信終端設備或汽車導航設備內,根據用戶的起始點和目的地生成多條全程自駕路線以及與每條自駕路線相對應的停車換乘地鐵路線,并向用戶提供一定數目的最優路線,具有這樣的技術特征,包括:畫面存儲部、輸入顯示部、路線生成部、勢能損耗計算部以及最優路線設定部。其中,畫面存儲部至少存儲有讓用戶輸入出發地以及目的地的地點輸入畫面以及顯示最優路線的路線顯示畫面;輸入顯示部顯示地點輸入畫面讓用戶輸入出發地和所述目的地,并在最優路線設定部設定最優路線后顯示路線顯示畫面;路線生成部根據出發地以及目的地生成多條自駕路線以及與每條自駕路線相對應的多條停車換乘地鐵路線;勢能損耗計算部依據實際交通資料和路況信息按照預定方法計算每條路線的勢能損耗;最優路線設定部根據K條最短路搜索算法,得到前K條勢能損耗最小的出行路線,并將該K條出行路線設定為所述最優路線,K為1~6之間的正整數。
本發明提供的道路交通網絡復合式誘導路線生成裝置,還包括:當前位置獲取部,用于自動獲取用戶的當前位置,此時,輸入顯示部顯示地點輸入畫面并將該當前位置作為出發地。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道路交通網絡復合式誘導路線生成裝置,還具有這樣的技術特征:上述預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運用經濟學中的期望效用思想,定義全程自駕和停車換乘地鐵兩種出行方式的勢能損耗函數,
PEL(自駕)=A0+A1×X1+A2×X2,
PEL(換乘)=A3×X3+A4×X4+A5×X5+A6×X6+A7×X7+A8×X8+A9×X9,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理工大學,未經上海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5198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