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玫瑰樹堿在制備治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藥物中的應用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151300.3 | 申請日: | 2017-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6778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25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勤英;盧學春;賀培風;于琦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西醫(yī)科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31/475 | 分類號: | A61K31/475;A61P31/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本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11039 | 代理人: | 劉江良 |
| 地址: | 030001 山***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玫瑰樹堿 乙型病毒性肝炎 劑量依賴關系 制備 毒副作用 濃度增大 治療藥物 作用位點 應用 無毒 體內 治療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玫瑰樹堿在制備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藥物中的應用。玫瑰樹堿在最大無毒劑量下對HBsAg及HBeAg均有明顯抑制作用,且隨濃度的增大,抑制作用越明顯,呈現濃度劑量依賴關系。玫瑰樹堿對HBV DNA也有抑制作用,且隨藥物濃度增大,抑制作用越明顯,呈現濃度劑量依賴關系。本發(fā)明能徹底清除乙肝患者體內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毒副作用小,而且作用位點不同,經濟實惠,費用低廉,有望成為新的抗HBV治療藥物。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玫瑰樹堿在制備治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藥物中的應用,屬于生物醫(yī)學領域。
背景技術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B,簡稱乙肝) 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的,以肝臟炎性病變?yōu)橹鳎苑αΑ⑹秤麥p退、惡心、嘔吐、厭油、肝大及肝功能異常為主要臨床表現,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疾病,全世界共有20億人曾感染過HBV。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報道,每年約有65萬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細胞癌(HCC)。全球肝硬化和HCC患者中,由HBV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別為30%和45%。我國肝硬化和HCC患者中,由HBV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別為60%和80%。
1 乙肝的抗病毒治療
有效的抗病毒治療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減慢減輕肝細胞壞死獲纖維化,減少肝臟失代償、肝硬化和肝癌的發(fā)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市面上控制乙肝病毒復制的藥物主要有干擾素及核苷類似物(NAs)兩大類。
1.1干擾素(IFN)是目前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其抑制病毒復制具有廣譜性、間接性、種屬特異性及受性依賴性。IFN可與細胞表面的特異性α受體結合,觸發(fā)細胞內復雜的信號傳遞途徑并激活基因轉錄,調節(jié)多種生物效應,包括抑制感染細胞內的病毒復制,抑制細胞增殖,并具有免疫調節(jié)作用。不足之處為需要注射給藥,HBV DNA轉陰率低,具有較多的不良反應, 嚴重情況下需停藥治療,有禁忌癥限制,使用人群范圍有限,患者耐受性差等。
1.2核苷類似物(NAs)
核苷類似物主要的抗病毒機制是抑制乙肝病毒的DNA多聚酶(逆轉錄酶),對病毒DNA鏈的合成和延長有競爭性抑制作用。目前市面上總共有5種,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酯、阿德福韋酯、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等,這些藥物的共同特點是口服方便,抗病毒作用起效快,抑制病毒能力強,不良反應少,但也有療程長、不能隨意停藥、停藥后療效不能持久,HBeAg血清學轉換率低、易發(fā)生病毒變異及耐藥等問題,長期使用不僅使患者承受高額的治療費用,而且一旦停藥,有發(fā)生肝炎復發(fā)甚至肝功能衰竭的風險。
2 以宿主為靶點的抗HBV藥物
眾所周知,HBV是一種表達DNA的病毒顆粒,入侵肝細胞后進行脫殼,使基因組松弛環(huán)狀的部分雙鏈DNA分子(rcDNA)進入肝細胞核,在肝細胞核內rcDNA進一步轉化為超螺旋共價閉合環(huán)狀DNA(cccDNA)分子,cccDNA分子可在宿主RNA聚合酶Ⅱ作用下合成新的HBV,因此cccDNA是HBV復制的標志,也是其持續(xù)慢性感染的關鍵因素。通過建立強大的HBV感染性細胞模型來研究HBV的整個生命周期,并進一步研究病毒持續(xù)感染宿主時,病毒與宿主之間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掌握病毒與宿主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研發(fā)以宿主為靶點,旨在阻斷HBV入侵,干擾HBV生命周期及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的新型抗HBV藥物將有助于HBV治療策略的發(fā)展。目前該類新型抗HBV藥物已成為HBV研究領域中的研究熱點。
2.1以宿主為靶點阻斷HBV入侵的抑制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西醫(yī)科大學,未經山西醫(yī)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5130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