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空調水泵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51115.4 | 申請日: | 2017-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69103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31 |
| 發明(設計)人: | 張澤文;程文彥 | 申請(專利權)人: |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11/64 | 分類號: | F24F11/64;F24F11/8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誠同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揮;田景宜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北市***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空調 水泵 控制 方法 | ||
1.一種空調水泵控制方法,運用于一主動式空調水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空調水泵控制方法包括:
a、于該主動式空調水循環系統感測一環境參數及該主動式空調水循環系統的一負載值;
b、于該環境參數小于一第一預設參數且該負載值小于一負載閾值時,依據一第一控制邏輯調整該主動式空調水循環系統的一水泵的流量,其中該第一控制邏輯是平均溫度控制邏輯;及
c、于該環境參數不小于該第一預設參數或該負載值不小于該負載閾值時,依據一第二控制邏輯調整該水泵的流量;
其中該步驟c包括:
c1、于該環境參數不小于該第一預設參數且小于一第二預設參數時,或于該環境參數小于該第一預設參數且該負載值不小于該負載閾值時,依據該第二控制邏輯調整該水泵的流量,該第二控制邏輯是末端狀態控制邏輯;及
c2、于該環境參數不小于該第二預設參數時,依據一第三控制邏輯調整該水泵的流量,該第三控制邏輯是壓差控制邏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水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步驟b包括:
b1、取得該主動式空調水循環系統的多個末端設備的一平均回風溫度;及
b2、于該環境參數小于第一預設參數且該負載值小于該負載閾值時,持續依據該平均回風溫度調整該水泵的流量。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水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步驟c1包括:
c11、取得該主動式空調水循環系統的多個末端設備的其中之一所在位置的一末端環境溫度;
c12、于該環境參數不小于該第一預設參數,同時該環境參數小于該第二預設參數且判斷該末端設備所在位置的該末端環境溫度未落于一預設溫度范圍內時,或于該環境參數小于該第一預設參數,同時該負載值不小于該負載閾值且判斷該末端設備所在位置的該末端環境溫度未落于該預設溫度范圍內時,持續依據該末端環境溫度調整該水泵的流量;及
c13、于判斷該末端設備所在位置的該末端環境溫度落于該預設溫度范圍內時,取得另一該末端設備所在位置的該末端環境溫度,并再次執行該步驟c12。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水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步驟c2包括:
c21、感測該主動式空調水循環系統的一水壓差值;及
c22、于該環境參數不小于第二預設參數時,持續依據該水壓差值度調整該水泵的流量以維持調整后的該水壓差值于一壓差預設范圍內。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水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步驟b是依據該第一控制邏輯及該主動式空調水循環系統的一制冷能力值調整該水泵的流量,該步驟c是依據該第二控制邏輯及該制冷能力值調整該水泵的流量;其中,該步驟b及該步驟c之前還包括:
d1、持續一前置時間固定該水泵的流量為一流量值,并取得該主動式空調水循環系統于該前置時間內的一冰水溫差;及
d2、依據該流量值及該冰水溫差計算該制冷能力值。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空調水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步驟d2是取得一額定制冷能力值,依據該流量值及該冰水溫差計算一實際制冷能力值,再將該實際制冷能力值及該額定制冷能力值的比例作為該制冷能力值。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水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步驟a是依據該主動式空調水循環系統的多個末端設備的一已開啟數量執行一總供應量計算來獲得該負載值。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水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步驟a是計算該主動式空調水循環系統所在的一外部環境的焓值來作為該環境參數。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水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空調水泵控制方法還包括:
e1、依據該主動式空調水循環系統的各末端設備的一感測參數及一設定參數決定各末端設備的一可靠度等級;
e2、統計該可靠度等級符合一第一等級的該末端設備的一第一數量;
e3、計算該第一數量與該些末端設備的一總數量的一第一數量比例;及
e4、依據該第一數量比例調整該水泵的流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51115.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