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層液滴包裹的形成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50564.7 | 申請日: | 2017-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90683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08 |
| 發明(設計)人: | 黃志剛;陳英懷;鄧宇;李洪輝;黃亞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L3/00 | 分類號: | B01L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羅滿 |
| 地址: | 510062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層 包裹 形成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多層液滴包裹的形成方法,包括:將多種介質分別對應放入微流道中;調節每個微流道的出口與玻璃基面的第一表面之間的距離;按預設方向驅動玻璃基片運動;朝向第一表面輸送介質,以便介質涂刮在第一表面上形成介質層;玻璃基片運動至預設位置時,在預設時刻,從預設入射位置向玻璃基片的第二表面上垂直入射激光光束,直至激光光束推動最靠近第一表面的介質層依次嵌入其他介質層中并噴射到空氣中形成多層液滴包裹,其中,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為相平行的平面。此種方法可以實現對單個多層液滴包裹的精準控制,能夠方便地實現多層液滴包裹的連續形成,且適用性較好,多層液滴包裹的生成效率高,生成成本低。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流體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多層液滴包裹的形成方法。
背景技術
細微體積的液滴包裹技術在生物醫療檢測、分子生物學、環工化學、食品科學、化妝品應用及工程應用等領域有很大的應用意義。
目前,微流控芯片生成液滴是主要的液滴生成方式,應用在上述應用領域中,以液滴為基礎,能將化學試劑、細胞、蛋白質等大分子、微顆粒等物質進行操控,更精確地控制各個反應的實驗條件,更靈活地控制參與反應的各個組分的實際用量,縮短反應時間。液滴作為近年來在微流控芯片上出現的一種新的流體運動形式,每一個液滴可以被視為獨立的微反應器,研究微尺寸上的反應及其過程。
具體液滴生成原理為:在微流控芯片中,利用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產生液滴,以其中一種液體作為連續相,以另一種液體作為分散相,借助芯片的通道結構和外力操縱,連續相會將分散相剪切成均勻的微小體積單元分散于連續相中,即形成液滴。當需要液滴的多層包裹的時候,則液滴的形成方式串聯起來以獲得多層包裹。
然而,現有的微流控芯片通過控制分散相的速度來控制液滴大小,液滴的均勻度較低,并且需要分選,難以對單個液滴包裹進行準確操控,一種微流控芯片只對應一種尺寸的液滴。
因此,如何更加方便地控制多層液滴包裹的形成,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目前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層液滴包裹的形成方法,能夠更加方便地控制多層液滴包裹的形成。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多層液滴包裹的形成方法,包括:
將多種介質分別對應放入微流道中;
調節每個所述微流道的出口與玻璃基片的第一表面之間的距離;
按預設方向驅動所述玻璃基片運動;
朝向所述第一表面輸送所述介質,以便所述介質涂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介質層;
在預設時刻,從預設入射位置向所述玻璃基片的第二表面上垂直入射激光光束,直至所述激光光束推動最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介質層依次嵌入其他所述介質層中并噴射到空氣中形成多層液滴包裹,其中,所述第一表面與所述第二表面為相平行的平面。
優選地,所述按預設方向驅動所述玻璃基片運動具體為:
以預設直線為中心軸,按圓周方向驅動所述玻璃基片運動,所述預設直線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
優選地,所述微流道為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直管道,所述微流道的出口正對所述第一表面。
優選地,所有所述微流道繞所述預設直線的周向依次設置,且所有所述微流道的出口與所述第一表面之間的距離繞所述預設直線的周向逐漸減小。
優選地,所有所述微流道均相同。
優選地,還包括:
在所述介質層轉離所述激光光束的入射位置時,清理所述介質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工業大學,未經廣東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5056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TiO2磁珠及其應用
- 下一篇:玻璃基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