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治療腦出血急性期的中藥方及其配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49760.2 | 申請日: | 2017-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92339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24 |
| 發明(設計)人: | 唐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唐軍 |
| 主分類號: | A61K36/718 | 分類號: | A61K36/718;A61P7/04;A61K35/32 |
| 代理公司: | 重慶百潤洪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50219 | 代理人: | 程宇 |
| 地址: | 409800 重慶市酉陽土家族***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治療 腦出血 急性期 藥方 及其 配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治療腦出血急性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腦出血急性期的中藥方及其配制方法。
背景技術
腦出血是急危重癥,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的特點。研究表明,腦出血約占新發中風患者的10-15%,30天內的病死率為25-50%。針對該病目前無統一規范化治療方案。2011年中華中醫藥學會制定了腦出血中醫診療指南,但部分治療方案尚未達成共識。所以目前對腦出血的治療仍以西醫治療為主,中醫治療為輔。
目前腦出血急性期的臨床治療以西醫為主,較少配合中醫藥;即使在中醫院,亦多是按指南提出的出血中風7類證型及相應代表方劑進行輔助治療,對出血中風病機、相應藥味及劑量沒有更進一步研究。現代醫家均在自己的臨床經驗上,從不同角度進行論治,如:張學文主張以通竅活血湯為底蘊進行化裁;顏德馨則采用星蔞承氣湯、鎮肝熄風湯加減引血下行、活血止血;周仲英創制涼血通瘀方;王永炎以利開靈方加減等,也未能改變中醫藥在出血中風急性期治療的窘況。究其原因,我們認為主要是對中風病機不統一,對核心病機認識不統一。
腦出血屬于中醫中風,內科學定義中風病是由于正氣虧虛,飲食、情志、勞倦內傷等引起氣血逆亂,產生風、火、痰、瘀,導致腦脈痹阻或血溢腦脈之外為基本病機,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謇澀或不語、偏身麻木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
《內經》中沒有中風病名,《金匱要略》正式出現中風名稱。對中風病的病因病機,歷代醫家論述頗多,從病因學的發展來看,大體分為兩個階段。唐宋以前多以“內虛邪中”立論,治療上一般多采用疏風祛邪、補益正氣的方藥。唐宋以后,特別是金元時代,許多醫家以“內風”立論,可謂中風病因學說上的一大轉折。其中劉河間力主“腎水不足,心火暴甚”;李東垣認為“形盛氣衰,本氣自病”;朱丹溪主張“濕痰化熱生風”;元代王履從病因學角度將中風病分為“真中”、“類中”。明代張景岳提出“非風”之說,提出“內傷積損”是導致本病的根本原因;明代李中梓又將中風病明確分為閉、脫二證,仍為現在臨床所應用。清代醫家葉天士、沈金鰲、尤在涇、王清任等豐富了中風病的治法和方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中風病治療法則。晚清及近代醫家張伯龍、張山雷、張錫純進一步提出本病的發生主要是陰陽失調,氣血逆亂,直沖犯腦,至此對中風病因病機的認識基本稱完善。
現代對中風較有影響的有王永炎院士提出“氣血逆亂犯腦”是中風基本病機,“痰瘀互結,氣機出入升降失常”是中風急癥的主要發病機理,痰、熱、瘀血為生風之源。任繼學認為中風病是由于邪氣上范腦髓脈絡,下侵臟腑經絡,引起腦脊髓神機與臟腑經絡功能失調,陰陽氣血偏盛偏衰所致。在他們的影響下,全國中風病科研協作組通過大量臨床資料分析,認為中風病是在氣血陰陽虧虛基礎上,風、火、痰、瘀等多種因素作用,導致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逆亂于腦發生。國家科委攻關項目85-919-02-01專題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科研組通過對3000余例急性中風病患者癥狀、證候的統計分析將中風病證候分為風證、火熱證、痰證、血瘀證、氣虛證、陰虛陽亢證6個基本證候。最近10多年中風病機研究再無多大進展。
以上對中風病機的認識,是對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的籠統認識,而從臨床實際上看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在中醫病機上是明顯不同的,古代醫家因為不知道出血性與缺血性中風的區別,所以對中風病機的認識有不同的見解,而到了現代,仍然沒有分開闡述,為臨床治療帶來了困惑。
本發明人通過長期的臨床觀察,認為中風病除了發病突然迅速有風善行而數變的特點外,意識障礙和肢體半身不遂都不是風引起,意識障礙屬心主神明異常,半身不遂也不是肢體經脈不通。現代醫學已經認識清楚是由于腦血管病變引起,而心主血脈,心主神。因此腦血管的病變,屬于中醫心主血脈的異常無疑。心主血脈發生病變后,心主神發生異常,輕微的表現為肢體神明不用,發為偏枯。嚴重的發為神智昏迷,神明不出,而心屬火,《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臟為心”,因此中風的病位應該在心,而非在肝,五行系統中應該屬火的異常,而非是風。火之異常,表現為太過與不及。太過則宣通過度,腦血管破裂發為腦出血;心火的太過本發明人認為是出血性中風的總病機,而非肝風。但火的異常與其他五臟密切相關,尤其與風的關系最為密切。肝風在腦出血中占很關鍵的作用,風能生火,風能助火,肝風動則心火旺,心火過度,則宣通太過,迫血溢管,因此在腦出血中,心火太過是直接原因,肝風內動是間接原因。
因此,需要提出一種能治療腦出血急性期的中藥方為當世之所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唐軍,未經唐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4976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