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油輪的新型抽底艙油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49002.0 | 申請日: | 2017-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92062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27 |
| 發明(設計)人: | 高建豐;向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高建豐 |
| 主分類號: | B63B27/25 | 分類號: | B63B27/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眾通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622 | 代理人: | 梁明升 |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紹***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油輪 新型 底艙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油輪的新型抽底艙油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交通運輸領域,每天都有大量運送石油,化學品以及石油產品的油船來往于各大小河流之間。當載有原油或各類成品油的油輪到達碼頭后,需要對它進行抽油以便將油品運輸到生產加工或者銷售基地。主要的作業方式是采用躉船泵房上的泵輸送到岸上儲存區的油罐。當油船收油作業收尾時,往往采用真空泵抽底艙油,抽油的工作強度比較大,此外,輸油膠管的摩阻損失也很大,往往造成作業時間漫長,如1000m3油船的底艙油需要抽4-5小時。另外,夏天高溫季節收油特別是接收汽油時,作業后期主泵容易產生汽阻現象,嚴重時不能正常工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提高抽底艙油工作效率、防止汽阻現象、減少油品損失的新型抽底艙油裝置。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油輪的新型抽底艙油裝置,包括躉船船體,所述船體上設有抽油裝置,所述抽油裝置包括潛液泵、滑片泵和螺旋加強鋼絲塑料管,所述潛液泵的進口端為成品油的吸入管,所述潛液泵經過泵增壓后出口端與內帶螺旋加強鋼絲的膠管相連接;所述滑片泵的進口端通過所述內帶螺旋加強鋼絲的膠管與油輪的底艙相連通,所述滑片泵的出口端通過所述內帶螺旋加強鋼絲的膠管與位于碼頭上的儲油空倉相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船體上還設有靜電接地裝置。
進一步地,所述滑片泵和所述儲油空倉之間的所述螺旋加強鋼絲塑料管上還設有流量計。
優選地,所述螺旋加強鋼絲塑料管的直徑為80mm。
優選地,所述滑片泵的揚程為80m,流量為50-60m3/h。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結構簡單可靠,操作方便快捷,抽底艙油工作效率高,并可有效防止汽阻現象產生,減少油品損失。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油輪的新型抽底艙油裝置,包括躉船船體,所述船體上設有抽油裝置,所述抽油裝置包括潛液泵7、滑片泵4和螺旋加強鋼絲塑料管3,所述潛液泵7的進口端為成品油的吸入管,所述潛液泵7經過泵增壓后出口端與內帶螺旋加強鋼絲的膠管3相連接,述潛液泵7設置在躉船外側靠近油輪卸油口處;連接前,首先根據船體結構,對所述潛液泵7的卸油臂進行定制,使其能靈活伸入船倉內卸油;在開泵前,吸入管和泵內充滿液體;考慮到泵的氣蝕問題,在泵啟動后溫度值設置低于飽和溫度,電流值不大于25A;所述滑片泵4的進口端通過所述內帶螺旋加強鋼絲的膠管3與油輪1的底艙2相連通,所述滑片泵4的出口端通過所述內帶螺旋加強鋼絲的膠管3與位于碼頭上的儲油空倉相連通。
螺旋加強鋼絲塑料管3的主要特點是內壁光滑,輕盈,彎曲半徑小,耐酸堿腐蝕能力強并且在真空及高壓狀態下能保持原形,克服了之前膠管壽命短的不足之處。
進一步地,所述船體1上還設有靜電接地裝置5。
進一步地,所述滑片泵4和所述儲油空倉之間的所述螺旋加強鋼絲塑料管3上還設有流量計6。
優選地,所述螺旋加強鋼絲塑料管3的直徑為80mm。
根據公式和公式推導出摩阻損失的公式:當流量Q、管線長度L都不變時,管徑越大,沿程摩阻損失越小,運用直徑80mm的管道可最大程度減小摩阻。
優選地,所述滑片泵4的揚程為80m,流量為50-60m3/h,以克服抽油過程中泵的強度過大的問題。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高建豐,未經高建豐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4900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