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工作間式拋光粉塵監測與清除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48433.5 | 申請日: | 2017-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20575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08 |
| 發明(設計)人: | 潘天紅;孫雪雁;王軍鋒;陳山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4B55/06 | 分類號: | B24B55/06;B01D50/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2013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工作間 拋光 粉塵 監測 清除 裝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環保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工作間式拋光粉塵監測與清除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鋁、鎂等金屬材料制品在生產加工過程,尤其是打磨拋光工藝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可燃、可爆的粉塵。拋光粉塵懸浮在空氣中不僅會隨工人呼吸進入并滯留肺中,造成塵肺病等呼吸系統疾病,嚴重危害工人健康;并且當密閉空間中粉塵濃度過大時,易引發爆炸等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傷亡及財產損失。國家安全監管部門也先后頒發多個粉塵防爆管理規定,加強對粉塵的企業安全管理。因此,及時檢測和清除拋光粉塵十分必要。
現有的大部分拋光粉塵清除設備不具備實時監控(工作間粉塵濃度與環境參數)與預警功能,難以有效保護工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專利“用于拋光、打磨、拉絲平臺鋁鎂粉塵的控制收集裝置”[專利申請號:201510002158.7,公開號:CN 104588387A],公開了一種拋光粉塵收集裝置。該裝置采用了小型防塵罩設計,不但效率低下,且沒有形成密閉空間,拋光粉塵易逃逸至整個車間中從而難以清除,造成整個車間粉塵濃度上升,危害工人生命、健康安全。
專利“不銹鋼水槽拋光粉塵除塵裝置”[專利申請號:201220417786.3,公開號:CN202682975U],公開了一種用于不銹鋼水槽拋光工藝拋光粉塵清除裝置,然而該裝置會因濾桶更換頻繁而增大生產成本,且沒有監控工作間粉塵濃度與環境參數,難以及時提醒工人。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工作間式拋光粉塵監測與清除裝置及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工作間式拋光粉塵監測與清除裝置,包括工作間外壁,PVC軟塑料門簾,粉塵監測裝置,粉塵清除裝置;所述工作間外壁罩在拋光工作臺上,形成獨立的工作間;PVC軟塑料門簾位于工作間外壁的一個面上,供拋光工人出入及密封粉塵,以防止其逃逸至整個車間中。
所述拋光粉塵監測裝置有5個,每個粉塵監測裝置分別包括粉塵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MCU和顯示屏,每組傳感器將數據傳入對應的MCU中,再經過數據處理后顯示在對應的顯示屏上。5個粉塵監測裝置分別安裝在工作間的進風口附近、出風口附近、隔板下端、及工人頭部位置所對應的工作間外壁內部的左右兩端,用以全方位測量工作間的拋光粉塵濃度及溫濕度,以便于工人觀測。
所述粉塵清除裝置包括隔板、帶進氣扇的進風口、水槽、水泵、低壓噴霧器、空氣擋板Ⅰ、空氣擋板Ⅱ、粗過濾網、細過濾網、帶排氣扇的出風口;所述隔板垂直設置在工作間的中后部位置,與工作間外壁的后面板形成粉塵氣流通道;所述進風口和所述出風口設置在工作間外壁的頂面,所述進風口與工作臺位置對應,所述出風口與所述粉塵氣流通道連通;所述水槽位于隔板下方,與隔板之間有縫隙供氣流進入;所述水泵放在所述水槽里;所述低壓噴霧器與所述水泵相連;所述空氣擋板Ⅱ、空氣擋板Ⅰ依次位于低壓噴霧器上方,兩者交錯安裝,讓氣流呈S形流通;所述粗過濾網、所述細過濾網位于空氣擋板Ⅰ、空氣擋板Ⅱ的上方。
基于上述裝置,本發明提出一種粉塵監測與清除方法:
監測方法:5個粉塵監測裝置分別安裝在工作間的進風口附近、出風口附近、隔板下端、及工人頭部位置所對應的工作間外壁內部的左右兩端,用以全方位測量工作間的拋光粉塵濃度及溫濕度,經MCU處理后顯示在顯示屏上,以便于工人觀測。
清除方法:空氣從進風口進氣扇進入,與加工所形成的拋光粉塵混合,流過隔板下方與水槽之間的間隙,經過低壓噴霧器并在空氣擋板Ⅰ、空氣擋板Ⅱ處減慢流動速度以使得與低壓噴霧器形成的水霧充分接觸而沉淀,以完成第一次凈化;之后,拋光粉塵通過粗濾網完成第二次凈化;再通過細濾網完成第三次凈化;最終凈化完成的空氣通過帶排氣扇的排風口排放至外界空氣中。
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工作間式結構,有效避免拋光粉塵逃逸至整個車間,且可以通過安裝在工作間周圍的粉塵監測裝置,全方位實時監控工作間內的拋光粉塵濃度與環境參數,便于工人觀察。同時,通過三次空氣過濾過程,有效處理拋光工藝所產生的拋光粉塵顆粒。第一次拋光粉塵處理采用成本低廉的水霧凈化,可大大減少第二、三次凈化對濾紙的消耗,有效節約了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整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工作間外壁,2-門簾,3-粉塵監測裝置,4-出風口,5-進風口,6-細過濾網,7-粗過濾網,8-空氣擋板Ⅰ,9-空氣擋板Ⅱ,10-低壓噴霧器,11-水槽,12-工作臺,13-水泵,14-隔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大學,未經江蘇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4843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