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三維負泊松比織物及其復合材料的加工裝置、方法和用途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47916.3 | 申請日: | 2017-03-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81883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5 |
| 發明(設計)人: | 杜趙群;顧龍鑫;何玲娥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9C70/50 | 分類號: | B29C70/50;B29C70/5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瑩;吳小麗 |
| 地址: | 200050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三維 泊松比 織物 及其 復合材料 加工 裝置 方法 用途 | ||
1.一種三維負泊松比織物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喂給二維負泊松比織物的喂布機構(11);
用于粘合多層二維織物的熱熔粘合平臺機構(12);
用于將數層疊合的二維織物擠壓成三維織物的擠壓成型機構(13);
用于為成型的三維織物提供后期定型及整理的定型整理機構(14);
用于將定型整理后的三維織物卷繞在卷輥上的卷繞機構(15);
所述擠壓成型機構(13)包括擠壓成型底座,擠壓成型底座前端設有第二導布輥(131),擠壓成型底座中后段設有一對具有溝槽的滾筒(132);所述溝槽用于將其間的層合織物碾壓成型三維結構的層合織物。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三維負泊松比織物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熱熔粘合平臺機構(12)包括平臺,平臺前端設有喇叭口(121)和溶膠噴灑漏斗(122),平臺兩側設有熱風噴氣孔(123),平臺下方設有加熱裝置(124),平臺后端設置有第一導布輥(125);
多層二維織物通過喇叭口(121)集束疊加,進入平臺,然后溶膠噴灑漏斗(122)噴灑用于粘結織物層的粘結劑,對多層疊層的織物和粘結劑進行加熱,使得粘結劑浸透多層織物,粘結好的層合織物經第一導布輥(125)進入下一機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三維負泊松比織物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整理機構(14)包括定型整理底座,定型整理底座前端設有第三導布輥(141),定型整理底座兩側設有多個用于給三維織物進行冷卻成型處理的冷風噴氣孔(142)。
4.一種三維負泊松比織物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三維負泊松比織物的加工裝置,步驟為:
步驟1:喂布機構中的筒子架上安裝有多個具有二維負泊松比效應的平面織物的卷裝筒子,根據最終產品的質量、厚度尺寸要求,一次性勻速輸出多個卷裝筒子上的織物,織物通過喇叭口集束疊加進入熱熔粘合平臺機構;
步驟2:織物經由熱熔粘合平臺機構,其上的噴灑漏斗噴灑粘結劑,下方加熱,同時在平臺左右兩側裝有熱氣流,使粘結劑在層合織物的層中滲透均勻;
步驟3:層合織物經由擠壓成型機構,由一對具有溝槽的滾筒相互擠壓成為卷曲的或折疊的或凹凸的三維結構,形成具有三維負泊松比效應的層合織物;
步驟4:擠壓成型的層合織物進入定型整理機構平臺,平臺兩邊的噴氣孔開始噴冷氣,冷卻固化;
步驟5:后整理好的具有三維負泊松比效應的層合織物經卷取機構卷繞在卷布輥上。
5.一種三維負泊松比織物復合材料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喂給二維負泊松比織物的喂布機構(11);
用于粘合多層二維織物的熱熔粘合平臺機構(12);
用于將數層疊合的二維織物擠壓成三維織物的擠壓成型機構(13);
用于將三維織物與復合材料進行復合,制成三維負泊松比織物復合材料的復合機構平臺(26);
用于為三維負泊松比織物復合材料提供后期定型及整理的后整理固化機構(27);
用于將定型及整理后的三維負泊松比織物復合材料與模具分離的脫模機構(28);
用于將脫模后三維負泊松比織物復合材料卷繞在卷輥上的卷繞機構(15);
所述擠壓成型機構(13)包括擠壓成型底座,擠壓成型底座前端設有第二導布輥(131),擠壓成型底座中后段設有一對具有溝槽的滾筒(132);所述溝槽用于將其間的層合織物碾壓成型三維結構的層合織物。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三維負泊松比織物復合材料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脫模機構(28)采用氣壓法脫模,壓縮空氣通過噴氣孔進入三維負泊松比織物復合材料與模具界面層,利用壓縮空氣的膨脹力使之分離開。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三維負泊松比織物復合材料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脫模機構(28)后側設有模具下滑臺;復合材料模具脫掉后由模具下滑臺滑出工藝生產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華大學,未經東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47916.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