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酚嗪和咔唑的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及其發光器件有效
申請號: | 201710147312.9 | 申請日: | 2017-03-13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92903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17 |
發明(設計)人: | 黃錦海;蘇建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道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百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C07D403/10 | 分類號: | C07D403/10;C07D491/048;C07D495/04;C07D487/04;C09K11/06;H01L51/50;H01L51/54 |
代理公司: | 31287 上海容慧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于曉菁 |
地址: | 200231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有機 電致發光 化合物 及其 發光 器件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酚嗪和咔唑的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該化合物具有較好熱穩定性、高發光效率、高發光純度,可以用于制作有機電致發光器件,應用于有機太陽能電池、有機薄膜晶體管或有機光感受器領域。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其包括陽極、陰極和有機層,有機層包含發光層、空穴注入層、空穴傳輸層、激子阻擋層、電子傳輸層中的至少一層,有機層中至少一層包含有如結構式I的化合物。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有機電致發光材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酚嗪和咔唑的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及其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屬于有機電致發光器件顯示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有機電致發光器件(OLEDs)為在兩個金屬電極之間通過旋涂或者真空蒸鍍沉積一層有機材料制備而成的器件,一個經典的三層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包含空穴傳輸層、發光層和電子傳輸層。由陽極產生的空穴經空穴傳輸層跟由陰極產生的電子經電子傳輸層結合在發光層形成激子,而后發光。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可以根據需要通過改變發光層的材料來調節發射各種需要的光。
有機電致發光器件作為一種新型的顯示技術,具有自發光、寬視角、低能耗、效率高、薄、色彩豐富、響應速度快、適用溫度范圍廣、低驅動電壓、可制作柔性可彎曲與透明的顯示面板以及環境友好等獨特優點,可以應用在平板顯示器和新一代照明上,也可以作為LCD的背光源。
自從20世紀80年代底發明以來,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已經在產業上有所應用,比如作為相機和手機等屏幕,但是目前的OLED器件由于效率低,使用壽命短等因素制約其更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大屏幕顯示器,因此需要提高器件的效率。而制約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有機電致發光器件中的有機電致發光材料的性能。另外由于OLED器件在施加電壓運行的時候,會產生焦耳熱,使得有機材料容易發生結晶,影響了器件的壽命和效率,因此,也需要開發穩定高效的有機電致發光材料。
在有機電致發光器件中,空穴傳輸材料和注入材料的引入,可以有效地降低正電荷從正極傳輸到發光層的能力,提高器件的效率和熱穩定。傳統的空穴注入材料,如copperphthalocyanine(CuPc),降解慢,制備耗能高,不利于環境保護,而且其會吸收光,影響器件的效率。NPB等原始的空穴傳輸材料,熱穩定性比較差,也很大程度影響器件壽命。因而,需要開發高效穩定的有機電致發光材料。
發明內容
本發明首先提供一種基于酚嗪和咔唑的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其為具有如下結構式I的化合物:
其中,n選自1-5;A選自O、S、NR1、CR2R3,R1-R3分別獨立地選自氫、C1-C12烷基、C1-C8烷氧基、C2-C8取代或者未取代的烯烷基、C2-C8取代或者未取代的炔烷基、C6-C30的取代或者未取代的芳基。
優選地,n為1、2或3。
R1優選自苯基、萘基、N-芳基(C6-C30)、C1-C4的烷基取代的咔唑基、蒽基、菲基、芘基、苝基、熒蒽基、(9,9-二烷基)芴基、(9,9-二取代或者未取代的芳基)芴基、9,9-螺芴基、三芳香(C6-C60)胺基、二苯并噻吩基、二苯并呋喃基,以上芳基可以由C1-C12的烷基取代或者未取代;R2和R3分別獨立地優選自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異丙基、異丁基、異戊基、己基、環己基、苯基、聯苯基、甲苯基。
進一步優選地,本發明的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為下列結構式1-30的化合物:
本發明的基于酚嗪和咔唑的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可以應用在有機電致發光器件、有機太陽能電池、有機薄膜晶體管或有機光感受器領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道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百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道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百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47312.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