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通氣導管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46050.4 | 申請日: | 2017-03-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6155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06 |
| 發明(設計)人: | 吳堅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瑞達華美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M16/00 | 分類號: | A61M16/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33240 | 代理人: | 杜軍 |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寧波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氣 導管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療設備領域,具體是一種通氣導管。
背景技術
目前,舒適化診療的觀念愈來愈得到患者和醫生的認可,越來越多的患者要求在“無痛”狀態下完成診療操作。在進行無痛內鏡診療如無痛胃鏡、無痛十二指腸鏡時,需要靜脈麻醉。麻醉后,一部分患者會發生舌后墜導致氣道梗阻。如果舌后墜發生于內鏡尚未插入時,可立刻行托下頜暢通氣道、面罩輔助呼吸改善氧合等措施緊急處理。如果舌后墜發生在內鏡插入體內后,此時單純依靠托下頜不一定能緩解梗阻,進一步的如果需要面罩輔助通氣則需要停止內鏡診療,立即將內鏡取出后才能操作,而臨時緊急取出內鏡可致其他意外發生的風險增加,尤其是處理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時,為了解決氣道問題而停止操作可能引起出血相關的并發癥的發生。而如果使用內窺鏡面罩需要在胃鏡插入前將面罩緊扣于面部,胃鏡從面罩的一個操作孔內插入。此操作孔由于需要兼顧面罩的整體密封性能,口徑較小,且一般采用硅膠制成,在胃鏡通過時阻力較大,不便于內鏡醫師的診療操作。在發生氣道梗阻時,需要加壓通氣,很容易將氣體擠入胃內,通氣效率不高。內窺鏡面罩本身的設計特點限制了其在臨床上廣泛使用。如何在內窺鏡操作時,插入特殊的裝置預防舌后墜,同時又不影響內窺鏡操作,保障無痛診療過程中氣道暢通一直困擾著臨床醫務人員,目前還缺乏相關的醫療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通氣導管。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包括曲面板、咬管、通氣管。
所述曲面板為兩端向同方向彎曲的弧形片材,曲面板中間設有工作口,所述的工作口包括并排的操作口部分和通氣口部分,操作口部分面積大于通氣口部分。
所述的咬管為兩端開放的管體,其截面形狀與工作口相匹配;咬管設置在曲面板內凹的一側,咬管在曲面板上的開口即為工作口;所述的咬管通過軸向設置的分隔件分為并排的操作管部分和通氣管部分,操作管部分在曲面板上的開口即為工作口的操作口部分,通氣管部分在曲面板上的開口即為工作口的通氣口部分;曲面板與咬管一體成型,側面整體為T字型。
所述的通氣管依次包括一體成型的定位片、套管部分和插管部分;所述的套管部分一端開口于定位片,形成法蘭結構,另一端與插管部分的一端相接,通過圓弧過渡。
所述的通氣管由工作口的通氣口部分插入咬管的通氣管部分,通氣管的插管部分伸出咬管外,定位片卡在工作口外,實現通氣管在曲面板上的定位。
所述的工作口的兩側設置有固定件,所述的固定件為工作口的兩側開設的固定帶卡口,或設置的固定帶卡件,用于固定連接彈性固定帶的兩端。
所述的咬管的外壁沿圓周設置有防滑突起。
所述的分隔件為咬管內壁上沿軸向設置的兩條卡位突條,或為咬管內沿軸向設置的分隔片。
所述的插管部分為彎管,其截面為橢圓形。
所述的曲面板、咬管、通氣管的材質為醫用塑料。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能夠在內窺鏡操作的同時將新鮮氣流直接輸送至患者的聲門外,以適用不同狀況,避免了在麻醉狀態下內窺鏡操作時出現的舌后墜等氣道梗阻,還能經通氣孔插入延長管連接呼吸器快速供氧,從而保障患者上呼吸道的暢通和氧供,提高了醫療安全。
本發明在內窺鏡操作的同時能夠實現快速的給氧,減少了搶救時間,簡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醫療安全,方便醫務人員的使用。
本發明采用分體式設計,可以在患者咬住咬管及固定好曲面板后插入通氣管,操作更加方便靈活,同時也減少了患者的不適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曲面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咬管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通氣管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通氣導管,包括曲面板1、咬管2、通氣管3,其材質均為醫用塑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瑞達華美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未經寧波瑞達華美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4605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