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免動力加速對流錨桿及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43649.2 | 申請日: | 2017-03-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59406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04 |
| 發明(設計)人: | 董建華;孫國棟;頡永斌;馬巍;鄭靜;張明禮 | 申請(專利權)人: | 蘭州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D17/20 | 分類號: | E02D17/20;E02D5/76;E02D3/115 |
| 代理公司: | 蘭州振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董斌 |
| 地址: | 730050 ***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動力 加速 對流 施工 方法 | ||
1.一種免動力加速對流錨桿,其結構包括錨管(1)、對流系統和抽風系統;錨管(1)以擋板(3)為界分為出風段A和錨固段B,出風段A靠近擋板(3)的一側開設通風孔(2),錨固段B開設出漿孔(4);對流系統由對流管(5)、進風管(10)、加速管(9)和連接件(7)構成;抽風系統包括抽風管(11)和無動力通風器(13);將連接件(7)上直徑較小的插環(8)插入對流管(5)無定位支架(6)的一端,另一側直徑較大的插環(8)插入進風管(10)無定位支架(6)的一端,組成對流系統;將抽風管(11)一端的擴大頭(12)通過卡箍(15)與無動力通風器(13)的風筒(14)相連,構成抽風系統;向錨管(1)的錨固段B注漿,漿體穿過出漿孔(4)與周圍土體粘結;把組裝完成的對流系統套在錨管(1)的出風段A上,并用錨具(16)和墊片(17)將錨管(1)錨固于坡面上;利用卡箍(15)將抽風系統與錨管(1)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免動力加速對流錨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錨管(1)的直徑為50~60mm,以擋板(3)為界分為出風段A和錨固段B;擋板(3)為焊接在錨管(1)上的環形板,外徑與對流管(5)外徑相同;出風段A靠近擋板(3)的一側帶有直徑為10~20mm,縱橫間距為60~80mm的通風孔(2),錨固段B開設直徑為3~6mm,間距為50~80mm的出漿孔(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免動力加速對流錨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對流管(5)直徑為100~120mm,長度比錨管(1)的出風段A短30~40cm,外側包裹目數為90~160的密目紗布,對流管(5)上設有通風孔(2),一端管口焊接定位支架(6);定位支架(6)由四根連接筋和鋼環焊接而成,鋼環直徑和錨管(1)外徑相同。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免動力加速對流錨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風管(10)為長20~30cm的鋼管,直徑為180~200mm,一端焊接定位支架(6)。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免動力加速對流錨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速管(9)直徑為20~25mm,長度在20cm~300cm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免動力加速對流錨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件(7)為厚3~5mm的圓環形鋼板,內外徑分別與錨管(1)和進風管(10)的外徑相同,兩側分別設有高為10~15cm的插環(8),兩個插環(8)的直徑分別等于對流管(5)和進風管(10)的內徑;在直徑較小的插環(8)內側的連接件(7)上沿圓周均勻開設6~10個直徑為20~25mm的圓孔,并將加速管(9)與圓孔對接焊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免動力加速對流錨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無動力通風器(13)的型號為市場常見的CF-150型或CF-200型,其風筒(14)直徑對應為150mm或200mm。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免動力加速對流錨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風管(11)為加工成L型的塑料彎管,直徑與錨管(1)相同,另一端帶有喇叭狀擴大頭(12),擴大頭(12)末端直徑與無動力通風器(13)的風筒(14)相同。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免動力加速對流錨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墊片(17)用金屬材料制作,內環直徑為55~65mm,外環直徑比進風管(10)大30~50mm,用連接筋連接內外環。
10.免動力加速對流錨桿的施工方法,其步驟為:
(1)制作錨管(1):錨管(1)為直徑50~60mm的鋼管,根據工程實際確定錨管(1)出風段A和錨固段B的長度,在出風段A和錨固段B的交界處焊接外徑與對流管(5)相同的環形擋板(3),出風段A靠近擋板(3)的一側開設直徑為10~20mm,縱橫間距為60~80mm的通風孔(2),錨固段B開設直徑為3~6mm,間距為50~80mm的出漿孔(4);
(2)制作對流系統: 制作對流管(5):對流管(5)直徑為100~120mm,長度比錨管(1)的出風段A短30~40cm,外側包裹目數為90~160的密目紗布,對流管(5)上開設有通風孔(2),一端管口焊接定位支架(6);定位支架(6)由四根連接筋和鋼環焊接而成,鋼環直徑和錨管(1)外徑相同;制作進風管(10):用金屬材料制作長為20~30cm的進風管(10),直徑為180~200mm,在一端焊接定位支架(6);制作加速管(9):每根免動力加速錨桿需要制作6~10根直徑為20~25mm,長度在20cm~300cm之間的加速管(9);制作連接件(7):連接件(7)為厚3~5mm的圓環形鋼板,內外徑分別與錨管(1)和進風管(10)的外徑相同,兩側分別焊接高為10~15cm的插環(8),兩個插環(8)的直徑分別等于對流管(5)和進風管(10)的內徑;在直徑較小插環(8)內的連接件(7)上沿圓周均勻開設6~10個直徑為20~25mm的圓孔,并將加速管(9)與圓孔對接焊接;
(3)制作抽風系統:選擇無動力通風器(13)的型號:在市場上選擇CF-150型或CF-200型的無動力通風器(13);制作抽風管(11):根據通風需求確定抽風管(11)的長度,抽風管(11)加工成L型彎管,直徑與錨管(1)相同,另一端帶有喇叭狀擴大頭(12),擴大頭(12)的末端直徑與無動力通風器(13)的風筒(14)相同;
(4)制作墊片(17):用金屬材料制作墊片(17),其內墊環直徑為55~65mm,外墊環直徑比進風管(10)大30~50mm,用連接筋將內墊環和外墊環焊接組成墊片(17);
(5)放線和定位:凍土邊坡開挖后,根據工程設計用測量儀器確定免動力加速對流錨桿的施設位置;
(6)施工免動力加速對流錨桿: 鉆孔:在施設位置從坡面向坡內進行鉆孔;安放錨管(1)、注漿:將錨管(1)放入坡體的鉆孔內,利用注漿管向錨管(1)的錨固段B注漿,漿體穿過出漿孔(4)與周圍土體粘結,注漿完成后拔出注漿管;安裝對流系統:將連接件(7)上直徑較小的插環(8)插入對流管(5)無定位支架(6)的一端,另一側直徑較大的插環(8)插入進風管(10)無定位支架(6)的一端,組成對流系統,把組裝完成的對流系統套在錨管(1)的出風段A上,完成對流系統的施工;錨固:待注漿體達到設定強度后,在錨管(1)上依次套墊片(17)和錨具(16),并進行張拉,錨具(16)將錨管(1)錨固于坡面上;安裝抽風系統:將抽風管(11)一端的擴大頭(12)通過卡箍(15)與無動力通風器(13)的風筒(14)相連,組成抽風系統,利用卡箍(15)將抽風系統與錨管(1)相連,完成抽風系統的施工;
(7)按照第(5)、(6)步的步驟施工下一位置處的免動力加速對流錨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蘭州理工大學,未經蘭州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43649.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土質邊坡支護結構及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種圍堰浮運定位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