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人工韌帶夾持切割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42985.5 | 申請日: | 2017-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2145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30 |
| 發明(設計)人: | 楊建軍;朱裕昌;王建廣;趙身力;楊伽捷;涂祖波;席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B17/285 | 分類號: | A61B17/285 |
| 代理公司: | 上海漢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國中 |
| 地址: | 20007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人工 韌帶 夾持 切割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人工韌帶夾持切割器,包括:左切割臂(101)、左切割刀體(103)、左夾持塊(201)、左彈簧導向桿(203)、左推力彈簧(205)、右切割臂(102)、右切割刀體(104)、右夾持塊(202)、右彈簧導向桿(204)、右推力彈簧(206)。本發明能夠在切割人工韌帶前先夾持住人工韌帶,防止在切割時人工韌帶發生滑動,從而提供了人工韌帶切割的精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切割器,具體地,涉及人工韌帶夾持切割器。
背景技術
人工韌帶是全部或部分地傳送軟組織和軟組織、軟組織和硬組織、硬組織和硬組織之間作用力的植入物。人工韌帶類似天然結構的支撐韌帶,是與天然結構同時使用的韌帶假體。支撐韌帶應與被替代的韌帶強度接近,并在一定時期內保持其強度;并在無論是否增加移植組織的情況下都可以使用。在人工韌帶的使用或者制備過程中,需要對人工韌帶進行切割,以調整人工韌帶的長度。但是目前缺少相應的切割器。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人工韌帶夾持切割器。
根據本發明提供的一種人工韌帶夾持切割器,包括:左切割臂101、左切割刀體103、左夾持塊201、左彈簧導向桿203、左推力彈簧205、右切割臂102、右切割刀體104、右夾持塊202、右彈簧導向桿204、右推力彈簧206;
左切割臂101的遠端連接左切割刀體103,左切割臂101的內側面通過左推力彈簧205連接左夾持塊201,左切割臂101的內側面上設置有左彈簧導向桿203,左推力彈簧205套在左彈簧導向桿203上,左夾持塊201能夠沿左彈簧導向桿203滑動;
右切割臂102的遠端連接右切割刀體104,右切割臂102的內側面通過右推力彈簧206連接右夾持塊202,右切割臂102的內側面上設置有右彈簧導向桿204,右推力彈簧206套在右彈簧導向桿204上,右夾持塊202能夠沿右彈簧導向桿204滑動;
左切割刀體103的左切割刀體刃口105與右切割刀體104的右切割刀體刃口106相對設置;
左夾持塊201的內側面與右夾持塊202的內側面相對設置。
優選地,左切割刀體刃口105與右切割刀體刃口106之間能夠由相對遠離的展開狀態經過中間狀態移動至相對靠近或者接觸的閉合狀態;
在位于展開狀態時,左切割刀體刃口105與右切割刀體刃口106之間的最小間距大于左夾持塊201與右夾持塊202之間的最小間距;
當位于中間狀態時,左切割刀體刃口105與右切割刀體刃口106之間的最小間距等于左夾持塊201與右夾持塊202之間的最小間距;
當位于閉合狀態且左夾持塊201與右夾持塊202之間存在人工韌帶900時,左推力彈簧205受到左夾持塊201的擠壓壓縮產生左推力,右推力彈簧206受到右夾持塊202的擠壓壓縮產生右推力,左推力和右推力形成夾持力,使得左夾持塊201與右夾持塊202能夠夾持住人工韌帶900;左切割刀體刃口105與右切割刀體刃口106之間的最小間距小于左夾持塊201與右夾持塊202之間的最小間距。
優選地,左切割刀體刃口105與右切割刀體刃口106之間能夠由相對遠離的展開狀態移動至相對靠近或者接觸的閉合狀態;
在展開狀態移動至閉合狀態的過程中,左夾持塊201與右夾持塊202能夠先夾持住人工韌帶900,然后左切割刀體刃口105與右切割刀體刃口106能夠再切割人工韌帶900;
其中,左推力彈簧205受到左夾持塊201的擠壓壓縮產生左推力,右推力彈簧206受到右夾持塊202的擠壓壓縮產生右推力,左推力和右推力形成夾持力,使得左夾持塊201與右夾持塊202能夠夾持住人工韌帶900。
優選地,左切割刀體刃口105與右切割刀體刃口106均為直線形或者均為凹弧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未經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4298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