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腔流體動力隔膜泵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41938.9 | 申請日: | 2017-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62568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26 |
| 發明(設計)人: | 王政玉;王超穎;岑陳;張玉芹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政玉 |
| 主分類號: | F04B43/073 | 分類號: | F04B43/073;F04B53/10;F04B53/00 |
| 代理公司: | 威??菩菍@聞账?37202 | 代理人: | 于濤 |
| 地址: | 264200 山東省威海市文化***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流體 動力 隔膜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以液體或氣體為動力隔膜泵系統,包括成對配置的單作用隔膜泵、方向控制閥、聯通管路、流體動力源等,每一單作用隔膜泵包括泵殼,將工作介質和輸送介質隔開、形成相應的工作腔和輸送腔的隔膜或活塞,安裝在輸送腔上的信號閥、進料單向閥、出料單向閥,安裝在工作腔上的進出流管,安裝在輸送腔的泵殼內側壁上的并套裝在信號閥觸發件外的防漏隔離膜等;信號閥的觸發件穿裝到輸送腔泵殼內側,各信號閥輸出的控制信號與方向控制閥的對應控制端相連通;本發明用于各種物料的輸送,可實現余壓利用、減少噪聲,消除背壓阻力,降低啟動壓力,提高泵的運行效率等。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熱力及流體機械范疇,具體涉及以液體或氣體為動力的隔膜泵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氣動隔膜泵是一種以壓縮空氣為動力的新型流體機械,根據采用的泵殼和隔膜材料不同,可以輸送各種流體,特別適合輸送各種腐蝕性流體,帶顆粒流體,高粘度、易揮發、易燃易爆流體等。
現有氣動隔膜泵,例如:申請號為201520349898.3的一種氣動隔膜泵,申請號為201210132957.2的一種氣動隔膜泵,申請號為CN201080020329.4的具有發電機的氣動隔膜泵,申請號為201210004322.4的多腔連通增壓型氣動隔膜泵等,其結構均采用的是:每對單體隔膜泵的工作腔面對面安裝在泵的內側,每對輸送腔對稱安裝在泵的外側,兩個隔膜通過串過工作腔的連動桿固定在一起,一個隔膜運動時,另一個隔膜隨動,信號閥或先導閥都安裝在兩工作腔之間或工作腔內側壁上。泵系統工作后的乏汽通過消音器后排入大氣,這種結構的優點是:輸送腔的流體不會通過信號閥或先導閥泄漏到工作腔或大氣中,或工作腔的工質不會通過信號閥或先導閥泄漏到輸送腔或大氣中。其缺點:(1)當一個工作腔在充氣時,另一個工作腔同步在放氣,充氣腔的壓力在逐步提高,放氣腔的壓力在逐步減低,由于連動桿將兩個隔膜連接在一起,放氣腔在放氣過程中的余壓會對放氣腔的隔膜產生一背壓,并通過聯動桿作用到另一正在充氣的充氣腔的隔膜上,形成反作用力,從而既提高了啟動壓力又影響泵的運行效率。特別當氣動隔膜泵用于封閉循環運行時,對泵的效率影響更為明顯。(2)連動桿的安裝及信號閥或先導閥的安裝位置,使得組成隔膜泵的兩個單作用隔膜泵無法分離安裝或串聯疊置安裝或并列緊湊安裝用來適應泵的安裝環境和條件,例如適應小井徑問題。(3)位于泵殼輸送腔內壁與進、出料閥口的交接處的開放式結構,由于無承壓支撐,在空載或輕載時隔膜容易受損;或為了防止隔膜受損破裂,須增加隔膜強度,進而增加了啟動壓力,影響泵的運行效率。(4)由于工作腔的殼體和隔膜沒有進行絕熱處理,在流體動力源是熱動力時,泵會產生大量散熱,影響泵的運行效率。(5)泵系統排出的乏汽不僅沒有對其余壓進行利用,而且造成噪聲污染。
另外,本申請人的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為CN1036089C的“氣動液體泵”、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為CN1069953C的“氣動泵”和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為CN102538296B的“多用途熱力機械”中涉及到的氣壓泵,要么工作腔與輸送腔之間無隔膜,效率較低,信號閥是浮子式或磁控開關式;要么采用囊袋式結構,信號閥位于工作腔內,囊袋無法做成既絕熱又抗折的結構,致使泵的壽命短和效率較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保證輸送介質和工作介質無泄漏前提下,消除氣動隔膜泵工作時的背壓影響,要適用于熱動力運行,可適用于低壓啟動和增壓運行,可吸收和利用環境中的熱能或壓力能,可實現多種組合安裝運行模式等。
為達到上述目的和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多腔流體動力隔膜泵系統,包括成對配置的單作用隔膜泵、方向控制閥、聯通管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政玉,未經王政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41938.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