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微生物有機包膜肥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40282.9 | 申請日: | 2017-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05044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30 |
| 發明(設計)人: | 林耀朋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頂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G3/00 | 分類號: | C05G3/00;C05G3/04;C05G3/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微生物 有機 包膜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微生物肥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微生物有機包膜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微生物肥料是指一類含有活的微生物并在使用中能獲得特定肥料效應能增加植物產量或提高品質的生物制劑。世界多年試驗證明,用根瘤菌接種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可提高共生固氮效能,確實有增產效果,合理應用其它菌肥拌種或施用微生物肥料,對非豆科農作物也有增產效果,而且有化肥達不到的效果。農用抗生素的研究開發,不僅限于用以直接防治農作物的病蟲草害,更為化學農藥的創制提供了先導化合物。不少公司通過對生物源農藥(包括微生物源農藥)進行化學改造創新了許多新的農藥。這些新農藥不僅保留了原生物源農藥特有的品質(如對環境安全,選擇性強等),并克服了某些生物農藥的不足,使產品煥發了生命或具有很大的市場價值。
隨著化肥的大量使用,其利用率不斷降低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這說明,僅靠大量增施化肥來提高作物產量是有限的,更何況還有污染環境等一系列的問題。為此各國科學家一直在努力探索提高化肥利用率達到平衡施肥、合理施肥以克服其弊端的途徑。微生物肥料在解決這方面問題上有獨到的作用。所以,根據中國作物種類和土壤條件,采用微生物肥料與化肥配合施用,既能保證增產,又減少了化肥使用量,降低成本,同時還能改善土壤及作物品質,減少污染。
現有技術中肥料通過攪拌或噴灑的方式直接施加于種植土壤中,導致了施加多少肥料,土壤吸收多少肥,從而造成肥料的浪費,土壤的惡化,并且需要增加追肥次數來達到植物生長全過程中對肥料的需求,增加了人員工作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微生物有機包膜肥及其制備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化學肥料對環境的污染和肥料直接置于土壤消化過快,需要不斷追肥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微生物有機包膜肥,包括被包膜包裹的微生物肥,
所述包膜按照質量份數包括:溶劑50-80份、成膜劑12-48份、添加劑2-5份、乳化劑1-2份、增韌劑0.5-1份、致孔劑0.5-1份、潤滑劑1-2份、油脂劑0.5-0.8份;
所述微生物肥按照質量份數包括:農作物秸稈50-100份、雜草50-100份、動物糞便300-350份、動物皮毛3-8份、水300-400份、黃腐酸1-5份、EM 原露0.5-1份、放線菌0.5-1份、根瘤菌0.5-1份、酵母菌0.5-1份、醋酸菌0.5-1份和氨基酸1-3份。
優選的,所述溶劑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和水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的混合物。
優選的,所述成膜劑為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的混合物。
優選的,所述添加劑為改性淀粉,所述增韌劑為碳酸鈣,所述乳化劑為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所述潤滑劑為甘油,所述油脂劑為動物油脂。
進一步的,所述包膜與微生物肥的質量份數比為1:10-20。
進一步的,所述包膜后的微生物肥的直徑為1-5cm。
一種微生物有機包膜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制備包膜劑,將成膜劑和添加劑混合攪拌10-15min后,將其加入至溶劑中,充分溶解,再加入乳化劑、增韌劑和致孔劑攪拌10-15min,再加入潤滑劑攪拌10-15min,最后水浴加熱至35-45℃,加入油脂劑保持該溫度10-15min,得到包膜劑;
S2、制備微生物肥,將農作物秸稈、雜草、動物糞便和動物皮毛分別烘干磨粉,然后進行混合攪拌,隨后將混合均勻的粉末分若干次加入水中,邊加入邊攪拌,再向其中加入黃腐酸、EM 原露、放線菌、根瘤菌、酵母菌和醋酸菌得到待發酵肥,進行二次發酵,最后加入氨基酸混合均勻制得微生物肥;
S3、將制備好的微生物肥置于制粒機中,首先加熱至60-70℃,保持該溫度5-8min,開始制粒,然后將顆粒狀的微生物肥冷卻至40-45℃,將包膜劑噴灑至顆粒狀的微生物肥表面,搖晃均勻,冷卻至室溫得到包膜的微生物肥,再將包膜的微生物肥采用熱風吹3-8min,再進行一次包膜劑的噴灑,搖晃均勻,冷卻至室溫得到二次包膜的微生物肥,再將二次包膜的微生物肥采用冷風冷卻15-20min,得到最終產品。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S2中,二次發酵包括以下步驟:將待發酵肥置于密封環境中,排出密封環境中的空氣,控制發酵溫度為28-38℃,發酵5-10天,自然降溫至室溫,再進行第二次發酵,再次將溫度調節至28-38℃,發酵5-10天,自然降溫至室溫。
優選的,所述步驟S2中熱風的溫度為35-4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頂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頂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40282.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