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馬達式動力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38416.3 | 申請日: | 2017-03-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76022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17 |
| 發明(設計)人: | 久保田和;高島太郎;喜友名美晴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0K1/00 | 分類號: | B60K1/00;B60K17/16;H02K7/116;H02K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輝;蔡麗娜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馬達 動力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馬達式動力裝置。以簡單的構造阻止油浸入到設置于馬達式動力裝置的殼體的通氣室中。馬達式動力裝置具有:第1殼體(17、18),其收納電動馬達(11);第2殼體(14、16),其收納減速器(12)和差速器(13);第3殼體(20),其分隔出了減速器收納室(47)和差速器收納室(48);以及通氣室(50),其設置于第2殼體(14、16)的上部。在通氣室(50)中形成有與減速器收納室(47)的內部空間連通的開口部(50a)以及與大氣連通的連通孔(50b),減速器(12)的向差速器(13)的最終從動齒輪(38)傳遞驅動力的最終主動齒輪(36)隔著差速器收納室(48)而位于開口部(50a)的相反側。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馬達式動力裝置,該馬達式動力裝置經由減速器將電動馬達的轉子軸的旋轉傳遞給差速器,差速器的一對輸出軸中的一方配置在所述轉子軸的內部。
背景技術
在該馬達式動力裝置中,通過下述專利文獻1而公知有如下裝置:在收納將電動馬達的驅動力傳遞給差速器的主齒輪、副齒輪、最終主動齒輪、最終從動齒輪等的變速器收納室的上部,形成第1通氣室和第2通氣室,利用該第1、第2通氣室將混入到呼吸氣體中的油霧分離而防止向大氣擴散。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5237424號公報
另外,在上述以往的裝置中,由于變速器收納室的上部直接構成第1通氣室,因此收納于變速器收納室中的齒輪所帶起的油容易浸入到第1通氣室中,在第1通氣室中難以充分地分離油霧。為此,需要在第1通氣室的上方進一步形成第2通氣室來將油霧分離,存在因設置有兩個通氣室而導致構造的復雜化或殼體的大型化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的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利用簡單的構造來阻止油浸入到設置于馬達式動力裝置的殼體的通氣室中。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根據第1方面的發明,提供一種馬達式動力裝置,其經由減速器將電動馬達的轉子軸的旋轉傳遞給差速器,差速器的一對輸出軸中的一方配置在所述轉子軸的內部,其特征在于,該馬達式動力裝置具有:第1殼體,其收納所述電動馬達;第2殼體,其與所述第1殼體結合,并收納所述減速器和所述差速器;第3殼體,其結合于所述第2殼體的內部結合,并分隔出了收納所述減速器的減速器收納室和收納所述差速器的差速器收納室;以及通氣室,其被設置于所述第2殼體的上部,在所述通氣室中形成有與所述減速器收納室的內部空間連通的開口部和與大氣連通的連通孔,所述減速器的向所述差速器的最終從動齒輪傳遞驅動力的最終主動齒輪隔著所述差速器收納室而位于所述開口部的相反側。
并且,根據第2方面的發明,提出一種馬達式動力裝置,在第1方面的結構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殼體的外周部以在企口嵌合部處嵌合的狀態結合于所述第2殼體上。
并且,根據第3方面的發明,提出一種馬達式動力裝置,在第1方面或者第2方面的結構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氣室的開口部相對于所述減速器的將所述電動馬達的驅動力傳遞給所述最終主動齒輪的主齒輪和副齒輪的旋轉面沿軸向偏移。
并且,根據第4方面的發明,提出一種馬達式動力裝置,在第1方面至第3方面中的任意1項結構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殼體是將差速器側殼半體和減速器側殼半體結合而構成的,所述通氣室形成為跨所述差速器側殼半體和所述減速器側殼半體,通過使包圍所述通氣室的所述差速器側殼半體的分割面和所述減速器側殼半體的分割面的一部分錯開而形成了所述開口部。
另外,實施方式中的變速器殼14與本發明的第2殼體或者差速器側殼半體對應,實施方式中的馬達/變速器殼16與本發明的第2殼體或者減速器側殼半體對應,實施方式中的馬達中心殼17和馬達側殼18與本發明的第1殼體對應,實施方式中的中間殼20與本發明的第3殼體對應,實施方式中的左驅動軸45和中心軸46與本發明的輸出軸對應。
發明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3841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動汽車輔助動力組合裝置
- 下一篇:閥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