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中藥外用藥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137822.8 | 申請日: | 2017-03-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29459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佐敏;李潔玉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佐敏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6 | 分類號: | A61K36/9066;A61K9/70;A61P37/04;A61P1/12;A61P1/10;A61P7/02;A61P29/00;A61P13/00;A61P13/10;A61P1/00;A61P1/04;A61P31/22;A61P9/14 |
| 代理公司: | 重慶博凱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50212 | 代理人: | 張先蕓 |
| 地址: | 404199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藥 外用藥 組合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能治療多種疾病的中藥外用藥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中醫(yī)藥治病,不是一個簡單的純技術問題,而是哲學、技術及多學科綜合運用的協(xié)同作用的體現(xiàn)。依據(jù)“氣不致即是病”,“血不行則是瘀”等基理和常識,用有關藥物調(diào)和氣血、疏通氣機,使人體局部氣血暢通而達到全身氣血暢通的目的,從而神清氣爽、心曠神怡、飲食有味,精、氣、神充沛協(xié)調(diào),自然免疫力增強。局部病變,實際是微循環(huán)不暢通,多處微循環(huán)不暢通,以至大循環(huán)不暢通,而形成嚴重的后果。當然,改善微循環(huán)的同時,也改善了大循環(huán),從而減輕了疾病的癥狀、消除病因、直至全愈。中醫(yī)對于上述理論與疾病消除的過程,可以稱為“陰陽平衡”,人體的各種疾病的原因可概括為“陰陽不平衡”,中藥外用與內(nèi)服治病的療效及原理是一致的。
其實古人早就有“內(nèi)治之理即外治之理”的結論,中藥內(nèi)病外治的歷史已有數(shù)千年,是中醫(yī)的精華之一,數(shù)千年而不衰,即使今天的諸多先進技術依然不能取代,這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的智慧結晶。中醫(yī)內(nèi)病外治療法,也可稱為中醫(yī)外治療法,即除口服、單純注射給藥以外,施于體表和粘膜或從體外進行治療的方法,比如非藥物中的針灸、拔罐、推拿、指壓等,以及藥物療法中通過中草藥在體外適當部位施以敷、貼、涂、擦或吹、點、熏、洗等。
西藥離不開“三素一湯”(抗生素、激素、維生素、葡萄糖),抗生素對人體的傷害醫(yī)學已公認。在治療感染性疾病時,同時殺傷人體有益菌,破壞免疫系統(tǒng),使人免疫力下降,而且還會造成肝腎傷害,胃功能紊亂、失眠等。中醫(yī)內(nèi)科使用的內(nèi)服藥味苦傷胃,療效較慢,而清熱解毒的中藥湯液,對脾胃消化不良或體質(zhì)較差的患者,若服用時間較長,則會引起宗氣不足,導致免疫下降。
相較于西藥和中醫(yī)內(nèi)科療法,中醫(yī)外治法具有作用迅速、療效顯著,副作用少,使用方便,能直接觀察,患者樂于接受等優(yōu)點。然而現(xiàn)有的中藥外用藥物,大多只能是治療單項疾病、作用單一。
發(fā)明內(nèi)容
針對現(xiàn)有的中藥外用藥只能治療單項疾病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能治療多種疾病的中藥外用藥組合物。同時,本發(fā)明還提供了所述中藥外用藥組合物的使用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中藥外用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由下主方與添加方1或/和添加方2組成:所述三組原料藥方為:
主方:大黃10-500份,生半夏50-600份,生天南星50-100份,姜黃50-300份,赤小豆50-300份,天花粉30-150份,見腫消50-400份,乳香10-200份,沒藥20-200份,當歸30-300份,白芍40-200份,桂枝10-200份,丹參50-200份,茯苓30-300份,澤瀉30-200份,甘草30-200份,白蘞50-400份,白術50-500份。
添加方1:吳茱萸30-500份,蓽撥40-800份,白芷50-1000份,冰片20-500份。
添加方2:倍子50-400份,明礬30-400份,芒硝20-500份。
在制備前,先除去各原料藥中的粉塵、霉爛、蟲蛀,確保原料藥沒有被硫磺及其他雜物污染,無潮氣,必要時可選用30~50℃進一步烘干。吳茱萸、蓽撥、冰片、白芷因香氣濃烈,易于揮發(fā),磨粉后宜立即密封,以防香氣揮發(fā),影響療效,制備得到的藥物可選用真空包裝以防潮。
進一步,所述中藥外用藥組合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選用100~150mL紙質(zhì)、不漏水的圓柱形包裝盒作為盛藥、調(diào)藥的器皿,按配方取上述組合物50g或100g置于包裝盒內(nèi),用70~90℃的溫開水調(diào)成糊狀后,將藥糊敷在敷藥貼上,藥糊厚度約1cm,待藥糊溫度在30~40℃左右,根據(jù)病情選用配伍和將敷藥貼貼在疾病的穴位上即可。
其中治病病種常用穴位圖以國家標準為準,敷藥貼的規(guī)格可為長10cm或8cm,寬10cm。
相比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主方采用大黃、生半夏、生天南星、姜黃、赤小豆、天花粉、見腫消、乳香、沒藥、當歸、白芍、桂枝、丹參、茯苓、澤瀉、甘草、白蘞和白術進行配伍,必要時輔以添加方1:吳茱萸、蓽撥、白芷和冰片;以及添加方2:五倍子、明礬、芒硝。相比于現(xiàn)有的中藥外用藥,用途更廣,適應性更強。可以治療20多種疾病。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佐敏,未經(jīng)李佐敏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3782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