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陶瓷釉下堆彩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36525.1 | 申請日: | 2017-03-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8298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4 |
| 發明(設計)人: | 肖光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肖光榮 |
| 主分類號: | C04B41/89 | 分類號: | C04B41/89;C04B33/04;C04B33/32;C03C8/02 |
| 代理公司: | 安化縣梅山專利事務所 43005 | 代理人: | 夏贊希 |
| 地址: | 412200 湖南省株洲市***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陶瓷 釉下堆彩 工藝 | ||
本發明屬于陶瓷彩繪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陶瓷釉下堆彩工藝。該工藝采用特制堆彩原料在素燒胚上進行堆彩,堆彩后可以進行雕刻或者在堆彩上再上色加彩,再將釉料均勻地噴涂在堆彩后的素燒胚表層,于1380~1420℃溫度下燒制。本發明提供的釉下堆彩工藝填補了陶瓷藝術彩的一項空白,堆彩永不褪色,且堆彩時可以用不同色彩疊加,燒成后彩飾疊加層次清晰,花色清新、明快。堆彩后的陶瓷既具有傳統釉下彩的神韻,又具有雕刻藝術的精美,還有色釉裝飾之情趣,集藝術美與思想文化境界為一體。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陶瓷彩繪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陶瓷釉下堆彩工藝。
背景技術
目前陶瓷藝術制作中,為了藝術美,已經采用了藝術釉彩(色釉,窯變釉),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雕刻、印貼、絞胚等工藝對陶瓷進行彩飾。其中,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種主要裝飾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繪制各種紋飾,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淺色面釉,入窯高溫(1200~1400℃)一次燒成。燒成后的圖案被一層透明的釉膜覆蓋在下邊,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顯得晶瑩透亮。它的突出優點在于不易磨損、永不褪色、無鉛無毒、光滑平整、操作簡單。但釉下彩的裝飾手法不具備層次變化感。
堆彩是一種近似于淺浮雕的裝飾手法和傳統瓷器的結合,在一個平面上,但又具有一定立體感、層次感,使畫面變化豐富,更加飽滿渾厚。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陶瓷釉下堆彩工藝,該工藝填補了陶瓷藝術彩的一項空白,堆彩后的陶瓷既具有傳統釉下彩的神韻,又具有雕刻藝術的精美,還有色釉裝飾之情趣,集藝術美與思想文化境界為一體。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所示:
所述陶瓷釉下堆彩工藝,該工藝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配制堆彩原料,所述堆彩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數組份制備得到:鈉長石粉20~28份、二氧化硅16~23份、硅酸鎂8~14份、硅酸鈉7~12份、納米三氧化二銻7~13份、納米鈦白粉4~9份、硅膠粉4~7份、油酸聚氧乙烯酯9~15份、聚乙烯醇10~18份、微晶蠟0.5~1.5份、硬脂酸鈣1~2份、色料2~4份和水20~25份;
(2)素燒胚堆彩:采用步驟(1)制備得到的堆彩原料在素燒胚上進行堆彩,堆彩后可以進行雕刻或者在堆彩上再上色加彩,待彩料晾干后,得到堆彩后的素燒胚;
(3)噴釉:將釉料均勻地噴涂在上述堆彩后的素燒胚表層,釉料噴涂厚度為0.5~1.5mm;
(4)燒結:將步驟(3)噴涂釉料的素燒胚放入窯中,于1380~1420℃燒結6~10h。
其中,上述陶瓷釉下堆彩工藝中,所述素燒胚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備而成:雪球泥 28~40份、高嶺土 18~30份、鉀長石 8~15份、鈉長石8~16份、石英10~20份。
優選的,所述素燒胚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備而成:雪球泥 35份、高嶺土 24份、鉀長石 13份、鈉長石12份、石英15份。
其中,上述陶瓷釉下堆彩工藝,步驟(3)中所述釉料的化學成分以重量份計為:SiO2 45~60份、Al2O3 8~11份、Fe2O3 0.2~0.4份、MgO 3~5份、K2O 6~8份、Na2SiO3 0.5~3.0份、MgSiO3 0.8~3.0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肖光榮,未經肖光榮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3652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