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動排水控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36101.5 | 申請日: | 2017-03-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61915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23 |
| 發明(設計)人: | 李明;王利;趙偉;徐德生;鄔浩軍;王亮;王國慶;劉明;王來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F16/00 | 分類號: | E21F16/00;F04B49/06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 地址: | 232001***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動 排水 控制系統 | ||
一種自動排水控制系統,包括磁力起動器、電源模塊、電極式傳感器、繼電器J1、繼電器J2、第一控制回路、第二控制回路,磁力啟動器控制水泵的開關,繼電器J1的常開觸點和繼電器J2的常開觸點串聯且分別并聯在磁力啟動器的三個引腳上。電極式傳感器包括下限水位傳感器和上限水位傳感器。第一控制回路包括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輸出端,第一輸入端與上限水位傳感器連接,第二輸入端與電源模塊的輸出端連接,輸出端與電源端之間設置有繼電器J1的線圈。第一控制回路與第二回路相同。該系統的優點在于:能夠實現自動排水,有效防止水干水泵空轉的情況。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自動排水領域,尤其一種自動排水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排水系統對保證礦井正常生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礦井的排水方式為:各采掘、皮帶機巷道的水通過支巷水溝流至本巷道低洼處水池1,由各類水泵排至水平大巷的水溝,通過水平大巷水溝自流到中央水倉,再由中央水泵直排地面。在這過程中,仍采用傳統的人工看護水泵排水,增加了勞動強度,費工費時,且設備運行可靠性低,常造無水泵干,電機空轉燒電機現象。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排水系統的自動化程度不高,需要專人看護,并且還可能造成電機空轉燒電機,因此在此提供一種自動排水系統。
一種自動排水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磁力啟動器、電源模塊、電極式傳感器、繼電器J1、繼電器J2、第一控制回路、第二控制回路,所述磁力啟動器控制水泵的開關,所述繼電器J1的常開觸點和繼電器J2的常開觸點串聯且分別并聯在磁力啟動器的三個引腳上。
所述電極式傳感器包括下限水位傳感器和上限水位傳感器。
所述第一控制回路包括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輸出端,第一輸入端與上限水位傳感器連接,第二輸入端與電源模塊的輸出端連接,第一控制回路的輸出端與電源模塊的電源端之間設置有繼電器J1的線圈。
所述第二控制回路包括第三輸入端、第四輸入端、輸出端,第三輸入端與下限水位傳感器連接,第四輸入端與電源模塊的輸出端連接,第二控制回路的輸出端與電源模塊的電源端之間設置有繼電器J2的線圈。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電路包括電阻R1、電阻RP1,電阻R2,電阻R3,三極管VT1,三極管VT2,所述第一輸入端為電阻R1的一端,電阻R1的另一端依次與電阻RP1、電阻R2串聯,電阻R2的另一端與地連接。
電阻RP1和電阻R2的連接點與三極管VT1的基極連接,三極管VT1的集電極與電阻R3串聯后與電源模塊的輸出端連接,三極管VT1的發射極與三極管VT2的基極連接,三極管VT2的集電極為第一控制回路的輸出端,發射極與地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控制回路包括電阻R4、電阻RP2,電阻R5,電阻R6,三極管VT3,三極管VT4,所述第一輸入端為電阻R4的一端,電阻R4的另一端依次與電阻RP2、電阻R5串聯,電阻R5的另一端與地連接。
電阻RP2和電阻R5的連接點與三極管VT3的基極連接,三極管VT3的集電極與電阻R6串聯后與電源模塊的輸出端連接,發射極與三極管VT4的基極連接,三極管VT4的集電極為第二控制回路的輸出端,發射極與地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繼電器J1的線圈和繼電器J2的線圈的兩端分別并聯有防反二極管,所述防反二極管的輸出端與電源輸出端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電源模塊包括控制開關QF、變壓器、整流橋、濾波電路,電源模塊的輸入端依次經過變壓器、整流橋、濾波電路、輸出端,輸出電壓為直流12V。
進一步地,電源模塊的輸入端輸入電壓為交流127V。
進一步地,所述磁力啟動器的型號為QBZ系列礦用隔爆型真空磁力啟動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3610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