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含AKT抑制劑和IRE1抑制劑的藥物組合物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35038.3 | 申請日: | 2017-03-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22904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25 |
| 發明(設計)人: | 王紹祥;王曉;王一飛;胡超智;王紹其;徐海朋 | 申請(專利權)人: | 暨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45/06 | 分類號: | A61K45/06;A61K31/4375;A61K31/381;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勝沃園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 代理人: | 張帥 |
| 地址: | 510632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akt 抑制劑 ire1 藥物 組合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含AKT抑制劑和IRE1抑制劑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在制備防治腫瘤藥物中的應用,所述的AKT抑制劑選自MK?2206、Perifosine、Ipatasertib或AZD5363,優選為MK?2206;所述的IRE1抑制劑選自STF?083010、APY29或4μ8C,優選為STF?083010。所述的藥物組合物以MK?2206和STF?083010聯合用藥,為腫瘤患者提供一種新的治療方案,可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和細胞克隆形成,效果顯著優于單獨用藥,具有相加或協同效應,同時對正常細胞的毒副作用低,安全性高,可應用于制備抗腫瘤的藥物領域。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含AKT抑制劑和IRE1抑制劑的藥物組合物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癌癥是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高死亡率疾病,全球癌癥患者和死亡病例都在不斷地增加。新增癌癥病例有近一半出現在亞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國,中國新增癌癥病例高居世界第一位。尤其是在肝癌、食管癌、胃癌和肺癌等4種惡性腫瘤中,中國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數均居世界首位。這些癌癥的治療雖然以手術為主,但由于早期患者一般無明顯癥狀,在首次被確診的癌癥患者中,很多已為中晚期,失去了手術切除的機會,故非手術治療在腫瘤的綜合治療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化療無論是術前化療、術后輔助化療還是姑息性化療,在綜合治療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常用的化療藥物多以長春瑞濱、紫杉醇、氟尿嘧啶、順鉑、5-氟尿嘧啶為主,其產生的化療反應,如惡心嘔吐較強烈以及對肝腎功能和骨髓損害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應用。
AKT信號傳導通路是細胞內重要的信號傳導通路之一,它參與調節腫瘤細胞的增殖、存活、遷移、黏附、腫瘤血管生成等過程,并在多種常見腫瘤(如乳腺癌、肺癌、胃癌、前列腺癌、宮頸癌和血液系統腫瘤)中均有高表達。因此,以AKT為靶點的分子靶向治療也逐漸得到人們的重視。其中,MK-2206是一種高度選擇性的AKT1/2/3抑制劑,其主要作用是抑制AKT磷酸化,對250種其他蛋白激酶沒有抑制活性,目前已進入Ⅱ期臨床試驗研究。Perifosine(KRX-0401)是一種新型的AKT抑制劑,為一雜環的烷基磷酸膽堿,可靶向作用于Akt的pleckstrin同源結構域來抑制AKT的活性,表現出良好的抑制乳腺癌在內的多種實體瘤活性,目前已進入Ⅲ期臨床試驗研究。Ipatasertib(GDC-0068)是一種高選擇性的廣譜AKT抑制劑,靶向作用于AKT1/2/3,比作用于PKA選擇性高620倍,目前已進入Ⅱ期臨床試驗研究。AZD5363作為AKT抑制劑,可有效抑制AKT(AKT1/2/3)的所有亞型,對P70S6K/PKA也具有相似的抑制效果,而對ROCK1/2抑制活性較低,目前已進入Ⅱ期臨床試驗研究。
肌醇需求激酶1(IRE1)是一種定位于內質網膜的跨膜蛋白,參于未折疊蛋白反應(UPR)信號通路中信息的傳遞。其中,IRE1α/Xbp1通路是UPR的重要傳感通路,IRE1α通過感知內質網壓力,使激酶區域自磷酸化進而激活核酸酶活性,在mRNA水平上剪切其下游轉錄因子Xbp1,激活一系列的UPR相關基因的轉錄,從而緩解內質網壓力,還可通過非依賴Xbp1的途徑,激活JNK,引發細胞的凋亡。STF-083010是一種特異性IRE1核酸內切酶抑制劑,具有劑量和時間依賴性的細胞抑制能力和細胞毒性,STF-083010可抑制XBP1剪接,抑制IRE1α的核酸內切酶活性,但不影響IRE1α的激酶活性。APY29是IRE1變構調節劑,能抑制IRE1R自磷酸化,并激活IRE1RNase活性。而4μ8C是高效的選擇性IRE1抑制劑,它可阻斷基底(RIDD)接近IRE1的活性部位,并選擇性使Xbp1剪接作用和IRE1介導的mRNA降解失活。目前,關于IRE1α/Xbp1通路的研究多與脂肪代謝調控有關,很少涉及到腫瘤的防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暨南大學,未經暨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3503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