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充電樁與電動汽車無線通訊的身份識別系統與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34383.5 | 申請日: | 2017-03-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28171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27 |
| 發明(設計)人: | 林曉東;彭文科;王旭;陳偉欽;陳樂基;朱力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車電網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L11/18 | 分類號: | B60L11/18;G06Q20/38;G07F15/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文智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69 | 代理人: | 劉敏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廣州市高新技術產***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充電 電動汽車 無線通訊 身份 識別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一種充電樁與電動汽車無線通訊的身份識別系統與方法,只需要在充電樁上安裝第一通訊設備,在電動汽車上安裝第二通訊設備,當充電樁上的充電槍插入到電動汽車的充電接口中,第一無線通訊模塊與第二無線通訊模塊各自搜索彼此,并連接通信,第一通訊設備獲取第二通訊設備上電動汽車的身份信息,并自動匹配,當匹配成功,控制電路板才控制充電槍給電動汽車進行充電,當充電完成,自動停止充電,第一通訊設備和第二通訊設備上的相關信息同步更新,并記錄所充電量以及扣除對應的金額。整個過程自動化完成,省時省力,無需在每次充電時進行刷卡,方便快捷,且更智能化,不必擔心充電卡遺失給個人充電或者團體充電帶來的充電不便。
技術領域
本發明充電樁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充電樁與電動汽車無線通訊的身份識別系統與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的使用量越來越多,汽車尾氣給環境造成的影響也越來越嚴重,為了滿足人們對汽車的需求,同時又減緩對環境的影響,目前,國家提倡“節能減排”,建議使用電動汽車。
目前無論是油電混合型電動汽車還是純電動汽車,其最重要的能源來自于充電,目前,國內國外都使用充電樁對電動汽車進行充電,而國內及國外的電動汽車在電動汽車充電樁設備充電過程中,充電樁設備與電動汽車充電用戶交互環節較繁瑣,電動汽車在需要補充電量的情況下,由駕駛人員將車駕駛到充電樁設備附近安全停車熄火后。駕駛人員或充電樁服務人員將,充電樁的充電樁槍頭插入至電動汽車的直流充電接口處。傳統充電樁設備要求客戶進行刷充電卡,輸入密碼,或者掃描APP操作才開始充電。以及通過直接讀取電動汽車BMS通訊報文數據,解析報文中對應電動汽車的VIN碼,但由于市場中不是所有電動汽車BMS都具有車輛VIN碼,此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這使得充電用者的用戶體驗非常不好,并且在團隊級,或者電動汽車企業級用戶充電過程中,由于目前充電樁設備本身需要刷充電卡或充電密碼,充電卡及密碼的丟失易造成團隊電動汽車企業級用戶在充電管理及財務結算過程中,出現嚴重的財務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發明提供一種充電樁與電動汽車無線通訊的身份識別系統與方法,能夠在將充電槍插入電動汽車的充電接口上后,通過充電樁與電動汽車上的無線通訊裝置自動讀取出車輛的信息,并自動進行充電身份識別,以及自動充電,充電過程簡單、方便、快捷。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公開一種充電樁與電動汽車無線通訊的身份識別系統,包括:
第一通訊設備:安裝在充電樁上,且與充電樁上的控制電路板電連接通訊,所述第一通訊設備上設置有第一無線通訊模塊;
第二通訊設備:安裝在電動汽車上,且與電池管理系統連接通訊,所述第二通訊設備上設置有第二無線通訊模塊;
充電接口:設置在電動汽車上,與電池管理系統連接通訊;
充電槍:設置在充電樁中,充電樁與控制電路板電連接,當充電槍插入到電動汽車的充電接口中并導通時,控制電路板發送信號給第一通訊設備,所述第一通訊設備上的第一無線通訊模塊激活,自動搜索與充電槍連接的電動汽車上的第二通訊設備上的第二無線通訊模塊,同時,第二無線通訊模塊也激活,自動搜索第一無線通訊模塊,當第一無線通訊模塊與第二無線通訊模塊連接成功通訊后,第一通訊設備主動讀取第二通訊設備上身份信息,并進行匹配,當匹配成功,第二通訊設備發送充電信號給控制電路板,控制電路板控制充電槍充電。
其中,所述第一通訊設備上還設置有第一主控模塊、第一電源模塊和第一存儲模塊,所述第一電源模塊、第一存儲模塊和第一無線通訊模塊同時與第一主控模塊電連接,所述第一主控模塊與控制電路板電連接,所述第一電源模塊與充電樁上的電源電連接,第一存儲模塊內存儲有電動汽車身份信息庫,當第一無線通訊模塊與第二無線通訊模塊連接通訊后,第一主控模塊控制第一無線通訊模塊讀取第二通訊設備上的身份信息,并調取第一存儲模塊上的身份信息庫進行信息匹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車電網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經廣州車電網新能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3438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防逆流控制系統及方法
- 下一篇:一種立體車庫電動汽車充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