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泥基加氣混凝土外加劑及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33499.7 | 申請日: | 2017-03-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6985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25 |
| 發明(設計)人: | 牛雙建;葛雙雙;楊大方;馮文林;黨元恒;張丁元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4B22/14 | 分類號: | C04B22/14;C04B38/02;C04B103/6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54003 河南***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加氣混凝土 外加劑 水泥基 制備 高強度條件 二氧化硅 氣孔結構 生產過程 實驗研究 配合比 氧化鈣 元明粉 稠度 發氣 灰鈣 料漿 砌塊 生土 石膏 配制 水泥 收益 分析 保證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水泥基加氣混凝土外加劑及制備方法,外加劑成分是由堿、硅、石膏、元明粉、生土、熟土、灰鈣配制而成,在水泥基加氣混凝土材料的生產過程中加入本發明的水泥基加氣混凝土外加劑,使原材料中的氧化鈣(CaO)與二氧化硅(SiO2)成分之間維持一定的比例,使發氣順暢,料漿稠度適宜,從而使加氣混凝土獲得良好的氣孔結構,而且在保證砌塊高強度條件下,有效降低水泥的用量,減少投入,增加收益。通過實驗研究,分析外加劑的配合比,結合其在市場上的經濟效益和作用效果,最終確定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建筑材料加工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水泥基加氣混凝土的外加劑。
背景技術
隨著建筑業的競爭發展,建筑材料在市場上的要求也越來越嚴,不僅對建筑墻體的主要材料混凝土砌塊的強度和剛度要求越來越高,而且對產品收益也看的越來越重。由此可見,傳統工藝已無法滿足上述要求。
混凝土砌塊質量的好壞決定著建筑工程質量的高低,由此可見加氣混凝土必須具有一定的強度。其根本原因在于加氣混凝土的基本組成材料中的鈣質材料和硅質材料在蒸壓養護條件下相互作用,氧化鈣與二氧化硅之間進行一定的反應產生新的反應物。
加氣混凝土不同于水泥等其它硅酸鹽材料,其強度還包括氣孔的形狀和結構,而良好的氣孔形狀與結構又有懶于料漿的發氣膨脹過程,該過程取決于氧化鈣與二氧化硅的反應過程。
在水泥基加氣混凝土材料的生產過程中加入本發明的水泥基加氣混凝土外加劑,使原材料中的氧化鈣(CaO)與二氧化硅(SiO2)成分之間維持一定的比例,使發氣順暢,料漿稠度適宜,從而使加氣混凝土獲得良好的氣孔結構,而且在保證砌塊高強度條件下,有效降低水泥的用量,減少投入,增加收益。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傳統工藝技術中的不足與缺陷,提供一種水泥基加氣混凝土的外加劑,能夠有效的改變水泥基加氣混凝土料漿的鈣硅比,使發氣順暢,料漿稠度適宜,從而使加氣混凝土獲得良好的氣孔結構,而且在保證砌塊高強度條件下,有效降低水泥的用量,減少投入,增加收益。
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現依據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水泥基加氣混凝土的外加劑,其成分是由以下原料組成:堿10%-30%、硅15%-25%、石膏3%-7%、元明粉20%-30%、生土5%-15%、熟土12%-18%和灰鈣2%-8%。
本發明的一種水泥基加氣混凝土外加劑的制備方法是:
1)水泥基加氣混凝土外加劑制備過程中,將堿、硅、石膏、元明粉、生土、熟土、和灰鈣分別以研磨工藝進行磨細。
2)將磨細的水泥基加氣混凝土外加劑各成分都以適宜的比例進行混合攪拌。
本發明的特征:在水泥基加氣混凝土材料的生產過程中加入本發明的水泥基加氣混凝土外加劑,使原材料中的氧化鈣(CaO)與二氧化硅(SiO2)成分之間維持一定的比例,使發氣順暢,料漿稠度適宜,從而使加氣混凝土獲得良好的氣孔結構,而且在保證砌塊高強度條件下,有效降低水泥的用量,減少投入,增加收益。通過實驗研究,分析外加劑的配合比,結合其在市場上的經濟效益和作用效果,最終確定其制備方法。
通過外加劑的加入使用,可以大大改善水料比,使料漿具有適宜的流動性,有利于澆注和后期發氣,從而使加氣混凝土獲得良好的氣孔結構,進而提高制品性能。
通過外加劑的加入使用,縮短澆注時間,減少澆注過程中的塌模、憋氣、沉陷、與裂縫等現象,保證水泥基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完整性。
通過外加劑的加入使用,使料漿溫度更加合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協調發氣和稠化過程,使得水泥基加氣混凝土砌塊澆注穩定性增強。
通過外加劑的加入使用,降低坯體內部應力,減少坯體劈裂破壞,同時增加坯體能夠切割的時間,切割完整性加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理工大學,未經河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3349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