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無線電能傳輸的新型補償拓撲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32673.6 | 申請日: | 2017-03-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726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7-21 |
| 發明(設計)人: | 賴梓揚;張希;張智敏;宋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賴梓揚 |
| 主分類號: | H02J50/12 | 分類號: | H02J50/12;H02J3/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0240 上海市閔行區東***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無線 電能 傳輸 新型 補償 拓撲 | ||
1.一種用于無線電能傳輸的新型補償拓撲,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連的逆變器(104)、T型結構(105)、收發模塊、補償模塊(106)以及整流器(103);
所述逆變器連接至直流電源輸出端,用于將直流電逆變為高頻交流電后傳輸給T型結構;
所述T型結構(105),用于獲得穩定的電流,以此來穩定發送端的傳輸功率;
所述收發模塊,用于以無線方式將逆變的交流電傳輸至補償模塊;
所述補償模塊(106),用于獲得穩定的電流,以此來穩定接收端的傳輸功率;
所述整流器,用于對接收端的交流電進行整流處理,輸出相應的直流電。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無線電能傳輸的新型補償拓撲,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發模塊包括:原邊線圈(101)、副邊線圈(102)、第一補償電容C1、補償模塊(106),所述原邊線圈(101)與副邊線圈(102)之間留有間隙,所述間隙的距離越小,則收發模塊的傳輸效率越高;所述原邊線圈(101)的一端連接至第一補償電容C1的一端,所述第一補償電容C1的另一端構成所述收發模塊的第一輸入端;所述原邊線圈(101)的另一端構成所述收發模塊的第二輸入端;所述副邊線圈(102)的一端連接至補償模塊(106)的一端,所述補償模塊(106)的另一端構成所述收發模塊的第一輸出端;所述電容C2的另一端構成所述收發模塊的第二輸出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無線電能傳輸的新型補償拓撲,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結構(105)包括:電感Lt1、電感Lt2以及電容Ct1,所述電感Lt1的一端構成所述T型結構(105)的第一輸入端,所述電感Lt1的另一端分別連接至電感Lt2的一端、電容Ct1的一端;所述電感Lt2的另一端連接至收發模塊的第一輸入端,所述電容Ct1的另一端連接至收發模塊的第二輸入端。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無線電能傳輸的新型補償拓撲,其特征在于,所述補償模塊(106)包括:電感Lt3以及電容C2,所述電感Lt3的一端構成所述補償模塊(106)的第一輸出端,所述電感Lt3的另一端連接至電容C2的一端;所述電容C2的另一端連接至收發模塊的第二輸出端。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無線電能傳輸的新型補償拓撲,其特征在于,所述逆變器(104)包括:開關S1、開關S2、開關S3、開關S4,開關S1的一端和開關S3的一端相連且構成直流電源的正輸入端,開關S2的一端和開關S4的一端相連且構成直流電源的負輸入端,開關S1的另一端與開關S2的另一端相連,開關S3的另一端與開關S4的另一端相連,其中:開關S1的另一端還連接至T型結構的第一輸入端,開關S3的另一端還連接至收發模塊的第二輸入端。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無線電能傳輸的新型補償拓撲,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器(103)包括:二極管D1、二極管D2、二極管D3、二極管D4、電感L0、電容L0,電感L0的一端分別連接至二極管D1的負極、二極管D3的負極、電容C0的一端,電容C0的另一端分別連接至二極管D2的正極、二極管D4的正極,所述電感L0的另一端構成所述整流器(103)的正電壓輸出端連接至電池的正極,所述電容C0的另一端構成所述整流器(103)的負電壓輸出端連接至電池的負極;二極管D1的正極與二級管D2的負極相連,二極管D3的正極與二級管D4的負極相連,且二極管D1的正極連接至補償模塊的第一輸出端,二極管D3的正極連接至收發模塊的第二輸出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賴梓揚,未經賴梓揚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32673.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無線電力對等通信
- 下一篇:脈沖能量注入型無線電能傳輸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