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機翼型桅桿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32626.1 | 申請日: | 2017-03-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64666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20 |
| 發明(設計)人: | 張麗敏;黃孟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新船重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3B15/00 | 分類號: | B63B15/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番禺容大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44326 | 代理人: | 劉新年 |
| 地址: | 511458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機翼 桅桿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具體涉及一種機翼型桅桿。
背景技術
船舶桅桿起源于帆船時代,在掛帆揚航的同時,也方便識別航行船舶,保障航行安全。隨著社會進步和造船技術發展了,桅桿從最初的提供動力逐漸演變成純粹的信息載體,其結構形式便與雷達技術同步進行,由細變粗,由柱體向塔形轉換。因此,現代船舶的的主要結構形式可以大致將桅桿區分為桁格桅、塔形桅和筒形桅。
對于非高速船來說,桅桿的設計只需要符合相關法規、盡量減少自重、不影響船舶性能即可,桁格桅、塔形桅和筒形桅都可以通過調整布置和結構來滿足基本需求。
申請號201420402287.6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船舶桅桿,它解決了現有的桅桿穩定性差的問題。本船舶桅桿包括豎直設于船體上的桿體,桿體的側部設有檢修臺,檢修臺的下部具有傾斜設置的支撐桿,支撐桿為兩個:支撐桿一和支撐桿二,支撐桿一和支撐桿二的下端固連在船舶的船壁上,支撐桿一的頂端至桿體的間距小于支撐桿一的底端至桿體的間距,支撐桿二的頂端至桿體的間距小于支撐桿二的底端至桿體的間距,支撐桿一與支撐桿二的頂端間距小于支撐桿一與支撐桿二的底端間距。
然而,針對高速船,比如巡邏艇,此類船舶的主要特點就是航速高,為提高航速,就需要盡可能利用船舶的每一個構件來減少船舶總重,甚至借助航行時的氣流來提供一定的動力,采用上述專利中的桅桿形式,在高速航行的情況下,桅桿震動會加大,其次,為了減輕船重,船體本身有可能全部使用鋁材,若桅桿也使用鋁材,在輕便的同時必定滿足不了強度要求。
由此可見,現有技術還存在一定缺陷。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機翼型桅桿。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手段解決上述問題:
一種機翼型桅桿,包括:設于船體上的窄型箱體;
所述窄型箱體有兩個,且設置在船體的左右兩側,兩個窄型箱體都向內傾斜,且相對于船體中心線對稱;
所述窄型箱體上設有機翼型雷達平臺,機翼型雷達平臺的兩端連接船體左右兩側的窄型箱體;
所述機翼型雷達平臺上設有機翼型信號燈平臺;
所述機翼型雷達平臺與機翼型信號燈平臺之間連接有方形柱體;
所述機翼型信號燈平臺、機翼型雷達平臺,外部線型平滑光順,且機翼型平臺、機翼型雷達平臺的前部向上有一定的仰角。
進一步的,所述窄型箱體的內側設有百葉窗。
進一步的,所述方形柱體的頂部設有避雷針和桅燈平臺。
進一步的,兩個所述窄型箱體之間沒有連接有橫隔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設置有向內傾斜的窄型箱體,連接在船體上,與傳統的“桁格桅、塔形桅、筒形桅”相比,同等自重的情況下,結構更強,在高速航行時,更穩定,振動小。兩側的窄型箱體之間沒有橫隔板連接,減少高速船在航行時的迎風面積,減小阻力,增大航速。
本發明在兩側設置有機翼型平臺(機翼型信號燈平臺、機翼型雷達平臺),外部線型平滑光順,而機翼型平臺前部向上有一定的仰角,在高速航行過程中,為船舶提供一定的升力,所提供的的升力轉化為船舶重量,相當可觀,在后續運營中,能節省燃料,節約成本。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的前視圖;
圖2是本發明的左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桅燈平臺;2、機翼型信號燈平臺;3、機翼型雷達平臺;4、方形柱體;5、窄型箱體;6、百葉窗;7、船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需要指出的是,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需要理解的是,術語“頂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新船重工有限公司,未經廣東新船重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3262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海洋船舶油艙透氣裝置
- 下一篇:一種甲板測深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