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土壤凍融過程中動態蓄水容量產流計算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31478.1 | 申請日: | 2017-03-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5161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4 |
| 發明(設計)人: | 鞠琴;郝潔;郝振純;劉文斌;楊廣云;張曉鵬;王躍奎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11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土壤 過程 動態 蓄水 容量 產流 計算方法 | ||
1.土壤凍融過程中動態蓄水容量產流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A)根據土壤溫度分布計算流域網格內不同時間的凍土深度;
(B)分析凍土深度的逐日空間分布狀況,得到流域不同網格內包氣帶達到的隨時間分布的田間持水量W’m;
(C)找出流域不同網格內最大的田間持水量W’mm,并計算流域最大持水量Wm,流域最大持水量Wm為:
式中,為流域蓄水容量曲線;
(D)根據得到的不同網格內最大的田間持水量W’mm和流域最大持水量Wm,計算流域土壤凍融產流:
當P-E>0,則產流,否則不產流,式中,P為降水量,E是蒸發量;產流量計算方法為:
若P-E+a<W’mm則局部產流,有
若P-E+a≥W’mm,則全流域產流,有
R=P-E-(Wm-W0)
式中,R為產流量,W0為流域初始土壤蓄水量;
b為流域蓄水容量曲線的方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凍融過程中動態蓄水容量產流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土壤水熱耦合遷移模型計算步驟(A)中的凍土深度,其中土壤水熱耦合遷移模型為:
θu≤θmax(T)
其中,θu、θi分別為土壤中未凍水、冰的體積含量,t、z分別為時間及空間坐標,D(θu)、K(θu)分別為非飽和凍土水分擴散率與導水率,ρi、ρw分別為冰和水的密度,T為土壤溫度,Cvs、λ分別為土壤體積熱容量、熱導率,L為融化潛熱,θmax(T)為相應土壤負溫度T條件下可能的最大未凍水含量;
凍土深度由溫度小于0位置處的空間坐標確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土壤凍融過程中動態蓄水容量產流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土壤水熱耦合遷移模型推求的網格點凍土深度,通過下式轉換為土壤蓄水量:
W0=h*θu
其中,W0為土壤蓄水量,h為網格消融層深度。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土壤凍融過程中動態蓄水容量產流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包括流域單點動態蓄水容量計算和流域空間動態蓄水容量曲線獲取:
流域單點動態蓄水容量計算:依據土壤凍融深度計算結果和土壤活動層上層土壤凍結和消融狀態,獲取流域單點逐日蓄水容量過程;
流域空間動態蓄水容量曲線:利用克里金插值法,對土壤特征參數比水容量cw(θu)、非飽和凍土水分導水率K(θu)及非飽和凍土水分擴散率D(θu)和土壤體積熱容量Cvs、土壤熱導率λ進行空間插值分析,計算流域內每個網格內的土壤凍融深度和土壤活動層上層土壤凍結和消融狀態,統計分析土壤凍融深度的逐日空間分布狀況,繪制流域空間動態逐日蓄水容量曲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土壤凍融過程中動態蓄水容量產流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C)中,基于動態蓄水容量曲線的凍土產流計算方法,利用蓄滿產流原理,計算得到流域入滲到土壤中的水量和產流兩部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海大學,未經河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31478.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