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降低水稻糙米中重金屬Cd含量的土壤調理劑和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28945.5 | 申請日: | 2017-03-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290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7-07 |
| 發明(設計)人: | 黃慶;劉忠珍;楊少海;黃連喜;黃玉芬;魏嵐;李衍亮;許桂芝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9K17/06 | 分類號: | C09K17/06;C09K17/02;C09K17/04;A01B79/00;C09K101/00;C09K10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張春水,唐京橋 |
| 地址: | 510640 廣東省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降低 水稻 糙米 重金屬 cd 含量 土壤 調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稻田重金屬污染治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降低水稻糙米中重金屬Cd含量的土壤調理劑和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城市化及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礦山、冶煉、電鍍和印染等工業“三廢”的排放日益增多,使得重金屬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進入土壤。加上農業生產中含有重金屬的農藥、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稻田土壤酸化程度不斷加重,土壤中重金屬溶出率增加,土壤中重金屬被活化而顯著增加其生物有效性。
據2015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聯合頒布的《全國土壤狀況調查公報》指出,目前農田土壤重金屬超標達19.4%,且污染面積逐年增加。由于水稻對土壤中的Cd等重金屬有吸收累積作用,導致稻米中Cd等重金屬含量超標現象不時見諸報端,嚴重威脅稻作區糧食安全和食物鏈上的人畜健康。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理修復受重金屬污染的稻田土壤,降低稻米中重金屬含量,使稻米達到安全的食用水平,維持稻田土壤的可持續利用,已成為我國大部分糧食生產區亟需解決的資源與生態環境問題。
目前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修復技術主要有原位修復和異位修復兩種模式,其中原位修復由于非破壞性,具有經濟性和可操作性的優勢,是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普遍采用的方法。近年來,有些地方采用粉煤灰、礦渣粉、鋼渣粉等經過處理,當作為治理修復的原材料,通過翻耕、攪拌等方式將稻田表層土壤與修復材料均勻混合,以期達到物理和化學修復污染的目的。然而,這些治理修復物質均屬于工業廢棄物,成分復雜,處理成本高,還存在二次污染的風險,難以大規模推廣應用。此外,長期大量地單一使用這些堿性物質容易引起土壤板結而破壞土壤的理化性狀,甚至導致土壤中Ca、Mg、K等營養元素的平衡失調,稻田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效果不夠穩定、持續時間不長,并不能達到真正恢復土地生產力的效果。
因此,尋找一種降低稻米中重金屬Cd含量的土壤調理劑,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處理成本高、效果不穩定、二次污染和土壤板結等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降低水稻糙米中重金屬Cd含量的土壤調理劑和方法,用于解決現有重金屬污染土壤治理修復技術中存在的處理成本高、效果不穩定、二次污染和土壤板結的技術缺陷。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土壤調理劑,包括:生物炭基劑和堿化劑;
所述生物炭基劑的原材料為生物廢棄物的二次炭化產物;
所述堿化劑為氧化鈣和/或氧化鎂。
優選的,按重量份計,所述生物炭基劑10~20份,更優選為12~18份,最優選為14~16份。
優選的,按重量份計,所述堿化劑1~3份,更優選為1~2份。
優選的,所述生物廢棄物選自棕櫚絲、椰殼、木屑、鋸末、花生殼、作物秸稈、谷殼、中藥渣和園林綠化廢棄物中的一種或多種。
優選的,所述生物炭基劑由所述生物廢棄物經二次炭化后進行粉碎得到。
優選的,所述生物炭基劑的比表面積大于500m2/g。
優選的,所述生物炭基劑和堿化劑為粉狀物;所述粉狀物的粒徑為60~100目。
優選的,所述堿化劑的pH為10~13。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降低水稻糙米中重金屬Cd含量的方法,將上述土壤調理劑和重金屬污染的土壤混合,得到混合土壤;
在所述混合土壤中種植水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未經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2894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