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成型體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27647.4 | 申請日: | 2012-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8350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2 |
| 發明(設計)人: | 鬼頭雅征;有尾敏幸;河田順平;毛利誠;渡邊修;加藤誠;岡本浩孝 | 申請(專利權)人: | 豐田紡織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08L23/10 | 分類號: | C08L23/10;C08L23/12;C08L77/02;C08L77/06;C08L77/00;C08L23/26;C08J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劉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塑性 樹脂 組合 及其 制造 方法 以及 成型 | ||
1.一種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在聚烯烴樹脂中分散并含有聚酰胺樹脂的熱塑性樹脂組合物,
所述熱塑性樹脂組合物通過將混合樹脂與聚烯烴樹脂熔融混煉而得到,所述混合樹脂由聚酰胺樹脂和相容化劑熔融混煉而成,
所述相容化劑為對彈性體賦予能夠與所述聚酰胺樹脂反應的反應性基團而得到的改性彈性體,所述彈性體選自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中的1種以上,所述反應性基團選自酸酐基、羧基、環氧基、噁唑啉基、異氰酸酯基中的1種以上,
將所述聚烯烴樹脂、所述聚酰胺樹脂和所述相容化劑的總計設為100質量%時,
來源于所述聚烯烴樹脂的成分的含量為10~50質量%,
來源于所述聚酰胺樹脂的成分的含量為40~80質量%,
來源于所述相容化劑的成分的含量為5~50質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其中,所述彈性體為由乙烯或丙烯與碳原子數3~8的α-烯烴的聚合物構成的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或者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其中,所述聚酰胺樹脂為聚酰胺11、聚酰胺6、聚酰胺66、聚酰胺610、聚酰胺612、聚酰胺614、聚酰胺12、聚酰胺6T、聚酰胺6I、聚酰胺9T、聚酰胺M5T、聚酰胺1010、聚酰胺1012、聚酰胺10T、聚酰胺MXD6、聚酰胺6T/66、聚酰胺6T/6I、聚酰胺6T/6I/66、聚酰胺6T/2M-5T和聚酰胺9T/2M-8T中的至少一種。
4.一種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為在聚烯烴樹脂中分散并含有聚酰胺樹脂的熱塑性樹脂組合物,所述制造方法具備將混合樹脂與聚烯烴樹脂進行熔融混煉的混合工序,所述混合樹脂由聚酰胺樹脂和相容化劑熔融混煉而成,
所述相容化劑為對彈性體賦予能夠與所述聚酰胺樹脂反應的反應性基團而得到的改性彈性體,所述彈性體選自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中的1種以上,所述反應性基團選自酸酐基、羧基、環氧基、噁唑啉基、異氰酸酯基中的1種以上,
將所述聚烯烴樹脂、所述聚酰胺樹脂和所述相容化劑的總計設為100質量%時,
所述聚烯烴樹脂的配混比例為10~50質量%,
所述聚酰胺樹脂的配混比例為40~80質量%,
所述相容化劑的配混比例為5~50質量%。
5.一種使用了來源于植物的聚酰胺樹脂的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其特征在于,
將聚酰胺樹脂、聚烯烴樹脂和相容化劑熔融混煉而成,
所述聚酰胺樹脂為聚酰胺11、聚酰胺610、聚酰胺614、聚酰胺1010和聚酰胺10T中的至少一種來源于植物的聚酰胺樹脂,并且其含量相對于該聚酰胺樹脂、所述聚烯烴樹脂和所述相容化劑的總計100質量%為40質量%以上且80質量%以下,
所述聚烯烴樹脂的含量相對于所述聚酰胺樹脂、該聚烯烴樹脂和所述相容化劑的總計100質量%為5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
所述相容化劑為酸改性的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并且其含量相對于所述聚酰胺樹脂、所述聚烯烴樹脂和該相容化劑的總計100質量%為1質量%以上且30質量%以下。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使用了來源于植物的聚酰胺樹脂的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其中,所述相容化劑為馬來酸酐改性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或者馬來酸酐改性的乙烯/辛烯共聚物。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使用了來源于植物的聚酰胺樹脂的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其中,所述聚酰胺樹脂為聚酰胺11、聚酰胺610、聚酰胺1010和聚酰胺10T的任一者并且所述聚烯烴樹脂為聚丙烯。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使用了來源于植物的聚酰胺樹脂的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其比重為0.89以上且1.05以下。
9.一種成型體,其特征在于,其由權利要求5~8中的任一者所述的使用了來源于植物的聚酰胺樹脂的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形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豐田紡織株式會社,未經豐田紡織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27647.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多歸接入網絡的方法和裝置
- 下一篇:無電流控制的馬達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