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煉鋼轉爐煤氣除塵余熱回收工藝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26492.2 | 申請日: | 2017-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2962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04 |
| 發明(設計)人: | 楊慧斌;羅軍杰;章國富;劉杰;楊成業 | 申請(專利權)人: | 秦皇島同力達環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1C5/40 | 分類號: | C21C5/40;F27D17/00;C10K1/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66004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煉鋼 轉爐 煤氣 除塵 余熱 回收 工藝 系統 | ||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煉鋼轉爐煤氣除塵降溫工藝及系統對水資源需求量大,余熱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不足,提供一種煉鋼轉爐煤氣除塵余熱回收工藝及系統,該系統包括汽化冷卻煙道、高溫換熱降塵裝置、高溫膜除塵換熱裝置和蒸汽收集裝置,高溫膜除塵換熱裝置包括管體和除塵元件,管體包括相連通的塵氣腔和凈氣腔,管體內設置有冷卻管對進入到管體內的高溫煤氣進行冷卻;高溫換熱降塵裝置的出煙口與高溫膜除塵換熱裝置的塵氣腔相連通;出口端均與蒸汽收集裝置相連通,采用本發明的工藝和系統對煉鋼轉爐煤氣除塵降溫的過程中可有效收集煤氣本身的熱量,將其輸送到汽包內循環再利用,只在必要時采用冷水降溫的方法對煤氣進行降溫處理,因此余熱回收量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環保節能技術領域,特別涉及煉鋼轉爐煤氣除塵余熱回收工藝及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在煉鋼轉爐煤氣除塵過程中,業內采用煉鋼轉爐煤氣干法除塵代替國內、國外普遍使用的文氏管濕法噴淋降溫除塵工藝或LT干法蒸發冷卻加電除塵工藝。與濕法除塵工藝比較煉鋼轉爐煤氣干法除塵可降低煉鋼轉爐一次除塵風機電機功率50%,同時減少濕法除塵污泥處理工藝環節,節省污泥處理耗電功率200~300kW/h;與LT干法蒸發冷卻加電除塵工藝比較可降低爆炸危險,安全系數高,節省工程投資30%;但國內使用的干法除塵設備多采用進口產口仿制,結構復雜、成本高,且具有侵權風險,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專利號為201320516721.9、名稱為“轉爐一次煙氣陶瓷纖維膜高溫干法除塵裝置”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除塵裝置,它包含汽化冷卻煙道、霧冷器、灰倉、陶瓷膜及太棉高溫除塵器、噴水降溫裝置、主風機;汽化冷卻煙道的一端與轉爐連接,汽化冷卻煙道的另一端與霧冷器的上端連接,霧冷器與陶瓷膜及太棉高溫除塵器連接,陶瓷膜及太棉高溫除塵器的下方設有灰倉,陶瓷膜及太棉高溫除塵器通過噴水降溫裝置與主風機連接,放散煙囪與主風機連接,采用此種結構的除塵降溫裝置,雖然解決了現有技術的上述技術問題,具有除塵簡單、可靠,沒有爆炸危險,投資小的優點,但其除塵后的余熱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在霧冷器和陶瓷膜內被噴水降溫裝置噴出的水冷卻后隨著塵粒排出,不但需要大量的水降溫、且對環境仍會造成一定的污染。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采用現有技術煉鋼轉爐煤氣除塵降溫工藝及系統對水資源需求量大,余熱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不足,提供一種煉鋼轉爐煤氣除塵余熱回收工藝及系統。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提供一種煉鋼轉爐煤氣除塵余熱回收系統,包括汽化冷卻煙道,汽化冷卻煙道對高溫煤氣實施初步冷卻,還包括高溫換熱降塵裝置、高溫膜除塵換熱裝置和蒸汽收集裝置,高溫換熱降塵裝置包括筒體和冷卻管,由筒體接收汽化冷卻煙道輸送的高溫煤氣,由冷卻管對高溫煤氣進行冷卻換熱降溫;高溫膜除塵換熱裝置包括管體和除塵元件,管體包括有相連通的塵氣腔和凈氣腔,除塵元件的主體部分設置在塵氣腔內,出口端設置在凈氣腔內,在管體內設置有冷卻管對進入到管體內的高溫煤氣進行冷卻換熱降溫;高溫換熱降塵裝置的出煙口與高溫膜除塵換熱裝置的塵氣腔相連通;高溫換熱降塵裝置和高溫膜除塵換熱裝置的冷卻管的進口端分別與供水裝置連通使冷卻管內充入低溫水,其出口端均與蒸汽收集裝置的進口相連通,冷卻管內的低溫水吸收高溫煤氣的熱量后形成水蒸汽通過冷卻管的出口端和蒸汽收集裝置的進口進入到蒸汽收集裝置內,蒸汽收集裝置設置有與用汽裝置連通的出汽口;
進一步的,高溫膜除塵換熱裝置包括由管體、分隔板、作為除塵元件的高溫膜管及支撐高溫膜管的支撐件組成的高溫膜除塵組件,分隔板通過支撐件固定設置于管體內、將管體分隔為塵氣腔和凈氣腔,在分隔板上設置有通孔,高溫膜管設置在通孔內,由高溫膜除塵換熱裝置的冷卻管作為支撐分隔板的支撐件將分隔板固定設置在管體內,高溫換熱降塵裝置的出煙口通過進煙管與高溫膜除塵換熱裝置的塵氣腔相連通,在管體上設置有與凈氣腔相連通的出煙管,在管體的底部設置有灰斗與塵氣腔相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秦皇島同力達環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秦皇島同力達環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2649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