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移動終端及其功耗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26230.6 | 申請日: | 2017-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9692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23 |
| 發明(設計)人: | 李俊強;杜柏生;李衛國;田琛 | 申請(專利權)人: | 展訊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52/02 | 分類號: | H04W52/02;H04W76/27;H04W76/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郭學秀;吳敏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東新區浦東***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移動終端 狀態切換條件 功耗控制 預設 非連續接收 增強型 功耗 | ||
1.一種移動終端的功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斷自身當前工況是否滿足預設的狀態切換條件;
當確定自身當前工況滿足所述預設的狀態切換條件時,控制自身進入增強型非連續接收狀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終端的功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預設的狀態切換條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種:
所述移動終端當前的剩余電量小于預設的電量閾值;
所述移動終端在完成上一次數據接收后的預設時間段內未接收到數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終端的功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強型非連續接收狀態的周期包括蘇醒周期和睡眠周期;所述方法還包括:
當處于蘇醒周期時,對下行控制信道進行解調,以檢測是否存在待發向自身的尋呼消息;
當檢測到待發向自身的尋呼消息時,從所述增強型空閑非連續接收狀態切換至連接狀態,并在對應的時刻接收所述尋呼消息;
當未檢測到發向自身的尋呼消息時,從蘇醒周期進入睡眠周期。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終端的功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自身進入增強型非連續接收狀態之前,還包括:設置所述增強型非連續接收狀態的周期,且設置的所述增強型非連續接收狀態的周期與自身當前工況對應。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移動終端的功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設置所述增強型非連續接收狀態的周期為等時間間隔設置的256種時間長度之一。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移動終端的功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設置所述增強型非連續接收狀態的周期的最短時長為10.24s,最長時長為2621.44s。
7.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移動終端的功耗控制方法,所述移動終端自身當前工況基于以下至少一種進行確定:
基于所述移動終端的剩余電量所處的電量閾值區間;
基于所述移動終端的平均數據接收量所處的數據量閾值范圍。
8.一種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斷單元,適于判斷自身當前工況是否滿足預設的狀態切換條件;
第一狀態切換單元,適于當確定自身當前工況滿足所述預設的狀態切換條件時,控制自身進入增強型非連續接收狀態。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預設的狀態切換條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種:
所述移動終端當前的剩余電量小于預設的電量閾值;
所述移動終端在完成上一次數據接收后的預設時間段內未接收到數據。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強型非連續接收狀態的周期包括蘇醒周期和睡眠周期;所述移動終端還包括:
檢測單元,適于當處于蘇醒周期時,對下行控制信道進行解調,以檢測是否存在待發向自身的尋呼消息;
第二狀態切換單元,適于當存在待發向自身的尋呼消息時,從所述增強型空閑非連續接收狀態切換至連接狀態,并在對應的時刻接收所述尋呼消息;
當未檢測到發向自身的尋呼消息時,從蘇醒周期進入睡眠周期。
11.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設置單元,適于在控制自身進入增強型非連續接收狀態之前,設置所述增強型非連續接收狀態的周期,且設置的所述增強型非連續接收狀態的周期與自身當前工況對應。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設置單元,適于設置所述增強型非連續接收狀態的周期為等時間間隔設置的256種時間長度之一。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設置單元所設置得所述增強型非連續接收狀態的周期的最短時長為10.24s,最長時長為2621.44s。
14.根據權利要求8-13任一項所述移動終端,所述移動終端的自身當前工況基于以下至少一種進行確定:
基于所述移動終端的剩余電量所處的電量閾值區間;
基于所述移動終端的平均數據接收量所處的數據量閾值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展訊通信(上海)有限公司,未經展訊通信(上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26230.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