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水上可升降式藍藻打撈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26020.7 | 申請日: | 2017-03-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45991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03 |
| 發明(設計)人: | 馬建華;韓曙光;孫陽;徐曉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德林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B15/10 | 分類號: | E02B15/10;E02B17/08 |
| 代理公司: | 杭州豐禾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李杰 |
| 地址: | 214072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上 升降 藍藻 打撈 裝置 | ||
1.水上可升降式藍藻打撈裝置,包括作業平臺(12)和固定樁(1),所述作業平臺(12)上有取藻器(3);所述固定樁(1)的數量為四個,它們均呈立式布置且分別位于一個矩形的四個角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樁(1)上端均同心連接有導向樁(7),固定樁(1)的上端與導向樁(7)可拆卸狀固定連接;固定樁(1)和導向樁(7)的長度應當滿足:當該區域水位處于最低狀態時,固定樁(1)的上端接近水面;當該區域水位處于最高狀態時,導向樁(7)的上端高于水面;
所述作業平臺(12)位于四個導向樁(7)的內側,作業平臺(12)的下部兩側均固定有浮漂(4),浮漂(4)的水平兩端均與對應的導向樁(7)呈上下滑動狀配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可升降式藍藻打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作業平臺(12)的中部有豎向通孔,所述取藻器(3)的下端穿過該通孔伸入在作業平臺(12)之下,取藻器(3)的上端懸掛在作業平臺(12)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可升降式藍藻打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藻器(3)包括取藻筒(31),取藻筒(31)的上端敞開、下端封閉;所述取藻筒(31)的側壁有通孔,通孔內有取藻管(34)且兩者呈密封連接,取藻管(34)位于取藻筒(31)內的那一端連接有汲取泵(32);所述取藻筒(31)的上方有電機(33),該電機(33)的輸出軸向下布置,且與所述汲取泵(32)相連。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可升降式藍藻打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作業平臺(12)的四周和上方均有支架(6),上方的支架(6)上有第一卷揚機(11);所述取藻器(3)的外側有方形框架(2),取藻器(3)的下端固定在該方形框架(2)的下橫梁上,第一卷揚機(11)上鋼絲繩的下端與方形框架(2)的上橫梁相連,使得取藻器(3)呈懸掛狀。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可升降式藍藻打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樁(1)的上端與導向樁(7)的下端間通過法蘭和螺栓連接。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可升降式藍藻打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漂(4)的水平兩端均有升降導輪(13),導向樁(7)對應浮漂(4)的一側均有豎向導軌(10),浮漂(4)水平兩端的升降導輪(13)均位于對應導向樁(7)的豎向導軌(10)內,從而使得浮漂(4)與導向樁(7)間呈上下滑動狀配合。
7.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水上可升降式藍藻打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個導向樁(7)的上端間連接有頂架(8),頂架(8)上對應兩個浮漂(4)的位置處均有第二卷揚機(9);所述浮漂(4)上均有吊耳(5),第二卷揚機(9)上鋼絲繩的下端均固定在對應浮漂(4)的吊耳(5)上。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水上可升降式藍藻打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架(8)與導向樁(7)間通過法蘭和螺栓呈可拆卸狀固定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德林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無錫德林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26020.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智能車位鎖及其工作方法
- 下一篇:一種河道垃圾打撈系統





